智能型財富模式 鞋企的科技之夢
第十二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于4月19日在美旗城開幕。作為鞋博會的一個亮點——鞋業科技成果館,見證了晉江制鞋業的發展歷程。今年的科技成果館依舊精彩,但和往年不同的是,科技成果館專門設立了“具有測量功能的鞋盒”——專利產品體驗活動,“科技元素”的融入,為提升制鞋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運動鞋行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鞋產品市場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現象,眾鞋企你抄襲我,我模仿你,導致市場環境越來越惡劣。“一體式勾心鞋跟”專利權的所有人張鎮認為浙江省意爾康鞋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經銷的女式皮鞋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權利,一紙訴狀將皮鞋生產公司和銷售該產品的商場告上了法庭。
在群雄逐鹿的產業競爭中,有鞋企開始意識到技術專利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擁有了自主生產研發的實力和多項實用型專利,才能區別于大多數企業的同質化競爭。從1995年開始,耐克公司每年拿出5000萬美元作為技術研發與產品開發費用,從生物力學、工程技術、工業設計、化學、生理學等多個角度對產品進行研究。李寧也緊隨其后,在美國的波特蘭、香港、北京等地都有研發中心。可見中國鞋企開始重視研發及創新。
現代企業競爭的核心是科技的競爭,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讓企業不斷升級。要想企業能繼續發展壯大必須從自身下工夫,最有效的就是創新。雖然現在處于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但越是面對不利形勢,越是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我們的企業要邁進國際市場門檻,必須借助科技的杠桿,這是提升競爭力最有效的途徑。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泉州鞋企引進“機器人”自動化生產
“機器人制鞋已不再是夢想!”日前,記者在一家知名制鞋企業看到,一機器人正在制鞋流水線上作業。該企業負責人表示,泉州紡織鞋服行業的質量及生產環節正在加速提高,引進“機器人”式的全自動化生產線將提供技術保障。在用工成本走高的大背景下,泉州多個行業正逐步轉變增長方式,以更新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引入自動化新概念,應用高精度的工業“機器人”,在制鞋流程中,實現噴底膠、噴面膠、壓合等一系列工序的自動化操作。不少業界人士預見,自動化生產在未來幾年內將會成為制鞋業的亮點。
鞋類科技實驗室落戶溫州
“溫州鞋類科技實驗室”在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落成,溫州鞋企將迎來專業科研機構的幫扶助陣。該實驗室現有科研場地1500平方米,科研人員38名,由鞋類科技展示廳、個性化鞋類研發中心、鞋類產品中試間等組成。展示廳現場陳列著“足底壓力分布測試系統”、新型科技環保鞋底材料,以及納米健康鞋、氧吧呼吸鞋等高科技鞋種。據了解,作為鞋革行業的專業實驗室,該實驗室著力從舒適性、安全性、環保性、專業性四方面研究鞋類產品,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目前其研究的“高跟舒適女鞋”項目已產業化,產品每年近200萬雙,全年增加利稅收入3000萬元。
顯然,有效地將科技創新運用在產品生產制作等方面,以與眾不同的產品特性獲得消費市場的認可和接受,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同時,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如今,越來越多的鞋企開始重視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而科技創新業也逐漸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以科技引領企業進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體現了科技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無可替代的作用。在風起云涌的市場經濟大潮中,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落后的工藝、低效的生產力、低附加值的產品,沒有任何競爭力,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最終會淹沒于市場經濟的大潮中。
在如此境遇下,科技創新更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有力武器。鞋企可以利用高新技術:納米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快速成形技術、纖維技術等等。鞋企應研究并利用這些技術,重點攻關高檔鞋材,高級制鞋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從提高中國鞋的舒適度入手,提高產品檔次,提高中國鞋參與世界競爭的能力。鞋企也應重視產品設計創新、重視企業的技術改造,把制鞋這一傳統產業通過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現代化的管理來武裝中國鞋業,創造出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提升中國鞋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中國鞋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以科技引領鞋企前行。
從鞋類產品發展來看,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一向以勞動密集型產品而著稱于世的制鞋業,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正朝著科技型的方向前進。金融危機讓傳統鞋企認識到了自己的致命缺陷,諸多鞋企已經從提高技術含量、勞動力效率的角度出發開始另謀出路。面對未來鞋業發展的新形勢,作為全球鞋類產品生產中心和世界制鞋王國的中國,應該當機立斷,迅速調整鞋類產品結構,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強科技創新,擴大自主品牌,走中國創造和中國制作相結合的道路。我們堅信這不僅僅永遠只是夢想,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