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市場細分加劇:用“資本”說話
在4月末舉行的中國服裝協會五屆三次理事會暨全國服裝行業工作會議上,來自全國的500余名服裝企業代表齊聚一堂。讓這些企業家會聚在一起的動因,除去履行會員義務外,更重要的是大家想知道在經濟企穩回暖的2010年,他們的路又在何方?
2010年伊始,國際、國內需求呈現回暖跡象,但行業發展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除市場回暖過程中波動因素和回升速度不確定性外,國內產業政策變化和國際產業環境變化,均使得行業前景若明若暗。
在本次會議上,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表示,中國服裝協會正在加緊制定未來5~15年《中國服裝強國綱要》,為國家“十二五”規劃做準備。通過綱要的草案,讓人看到中國服裝產業由大變強的強國夢,照進現實的距離又進了一步。
用資本說話
“將要在行業中打響的或許不是品牌戰、不是價格戰、不是渠道戰,而是資本戰。”蔣衡杰在會上拋出了此論點。據他分析,未來服裝業將在“裂變”和“聚變”中變換格局。“裂”是指市場的、行業的進一步細分;“聚”是指資本、資源向優勢企業的進一步聚集。“伴隨市場細分而來的是品牌的進一步集聚,精細化品類領域都將先后走向整合之路,服裝品牌的集約化、集團化發展是服裝行業歷史發展的必然。”
“雖然對我們這些企業而言,目前階段并不是很缺錢,但企業如果要做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服裝品牌,錢多總比錢少好。”在3月28日舉行的“中國服裝十年·品牌與戰略~2010網易服裝高峰論壇”上,深圳歌力思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國新在說出不少老板心聲的同時,也表示歌力思計劃在2011年上市。
經歷了排隊上市的高潮,也曾面臨過是否上市的徘徊期,2010年經濟形勢所散發出來的強烈信號,又讓服裝類上市公司數量將在2010年快速增加。而IPO(首次公開募股)和資本市場再融資既是企業直接融資的主要渠道,也是進行資源整合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服裝業在投資者眼中屬于“低投入、低風險、低回報、低損失”的行業,只有當服裝行業發展日臻成熟,企業有穩定的贏利能力的時候,才能走入國際資本的視線。
近兩年,已經有國際風投來賺快錢,打開了社會資本進入中國服裝行業的大門,將來會有更多的企業被國際財團關注。“融資前后公司能否保持穩定,取決于現有的股東或者管理團隊是不是對這個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合伙人對企業發展目標要基本趨同,他們之間的分工、角色、能力都要匹配好,否則就會出現問題。”一位風投公司的資深人士不止一次地向前來咨詢的企業家潑冷水。
從產品精細化到業務精細化
兩三年前,服裝行業開始出現拐點論。當時還將信將疑的業界人士,經過這一輪金融危機的洗禮,已不再懷疑中國服裝正站在十字路口。中國躋身全球服裝制造大國之列離不開“人口紅利”效應,但來勢洶洶的“用工荒”,對傳統用工模式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
“中國服裝的產業升級之路喊了這么多年,品牌打造、產品開發方面都有所提升,但在用工模式上一直沒有轉變。如果繼續維持這種粗放型的用工模式,所謂的強國之夢根基是不牢固的。”一位經濟專家毫不客氣拋出的言論,著實一語驚醒夢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