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的回憶
母親節那天,原想回廣州和老母親飯敘。但女兒病了,實不忍走開,只好給老母親打個電話請假。 母親養育了六個兒女,在內地物質匱乏的年代,能讓六張嘴吃飽已很不易,況且還要供書教學,希望各人學有所成呢。母親是個職業女性,還擔負著一點職務,她常遇到的內外交困,身心俱疲,是我們今天很難想象的。
某日香港一個學生談到,她家里有臺內地出的“蝴蝶牌”縫紉機,多年來她的媽媽就是用它為姐妹們做衣服的。這一下子勾起我對家里那臺“蜜蜂牌”老縫紉機的懷想來。那臺機器這些年早就不用了,母親卻舍不得扔掉,讓它閑置家中陽臺上。我們嫌它占地方礙事,嚷嚷了多少遍要把它扔掉,母親便沉默著抗議。后來我們才認識到母親喜歡一切有紀念意義的事物。用這臺機器,她不知縫制了多少套大大小小的衣服,她內心一定珍藏著許多通過它傳遞的慈母心。
小時候的衣服都是母親親手縫制的。沒有縫紉機時,她就用手縫。就是用大人的舊衣服改成孩子穿的,她也喜歡加點兒花邊蕾絲或別樣的扣子,讓兒女們穿出去干凈、整齊,人前一站不丟人。 母親的手藝多少影響了我。生下女兒以后,其實已經不需要節衣縮食了。我卻不自覺地仿效母親,不時為女兒做點小衣服,從中享受做母親的責任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