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行業調整產品結構 拓展新的市場
市場需求逐漸恢復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整體企穩上升的帶動下,蕭條多時的縫制機械行業在2009年底終于開始回暖。2010年春,延續去年四季度的發展勢頭,我國縫制設備市場需求持續井噴,銷售額放量回升,企業生產呈現出一派紅火景象。
調整轉型顯成效
據了解,今年以來浙江、江蘇、陜西等各大縫機產區都是熱火朝天的繁榮景象。不少企業甚至尚未過完農歷新年,就開始加班加點組織生產。進入3月份后,生產狀況更加緊張。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產能利用率達到100%,一線生產工人的加班時間一再延長,仍不能滿足對客戶快速交貨的需要。
“目前國內已能夠生產服裝加工業需要的所有設備。”田民裕說,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積極調整轉型,行業結構調整出現了很多可喜變化,產品結構日益完善,很多以前不能生產的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如今都實現了突破。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行業的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加強。與“十五”相比,機電一體化產品所占比例從2%上升到10%,電腦平縫機由5%上升到25%以上,特種工業縫紉機年產量比例由3%上升到10%以上,同時,產品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實現提升,申報各類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共2734項,同比增長13.7%,完成32項國家及行業技術標準的制修訂,同比增長52.3%。此外,與“十五”末相比,規模企業占企業總數的比例由52.6%提高到68%;規模企業產值所占比重有大幅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的特色產業基地不斷壯大,并逐漸形成了產業集群。
2009年,國內縫制機械企業海外活動頻繁,浙江新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并購重組德國拓卡、奔馬;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鷹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海外設立子公司。2010年三月,上工申貝(集團)有限公司與中捷股份資產重組,從主動走向國際舞臺,對尖端技術水平的國際企業進行整合重組,到對國內行業資源整合的探索,顯示出企業由大變強、爭取更多市場話語權的愿望。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