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無縫服裝需要差異化發展
無縫服裝在中國的發展歷史長,優勢顯。在義烏,無縫服裝是當地的優勢產業,在短短的10多年時間,無縫服裝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集群,從單一束身美體無縫內衣發展成現在的無縫時裝、無縫運動裝、無縫家居服裝等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義烏正力爭到2012年建成具有產品先進、技術領先、信息廣泛、產品交易集中等特色的“世界無縫服裝之都”。
而今年的海博會后,石獅針織行業也有消息傳出,要大規模進軍無縫針織服裝行業。借助珠三角已有的生產與貿易優勢,推動當地的無縫服裝產業發展。
一時間,無縫針織服裝成為很多人關注的領域。
無縫服裝區域化發展明顯
以義烏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無縫服裝的發展,在全國是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僅義烏市,目前已擁有150多家無縫內衣生產企業,從業人員近2萬人,擁有各類生產設備2.5萬臺,其中進口設備2400多臺,年生產無縫內衣8000多萬套,年產值達30多億元,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全球總產量的15%,培育了棒杰、怡婷、歐耶等一大批知名品牌。產品遠銷美國、德國、日本、歐盟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中國無縫針織服裝名城”的稱號。
義烏在無縫針織產業及原材料產業上已擁有各類高新技術企業6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兩個,2005~2008年共承擔火炬計劃6項,其中國家重點新產品1項,省級紡織專項4項,獲得各類專利百余項;已獲得中國名牌1個,省名牌3個,地市名牌9個;中國馳名商標11個,省級著名商標6個,地市知名商標17個。
前不久舉辦的海博會傳出的消息說,石獅針織企業也在大量購入先進的無縫針織生產設備,聲勢浩大地進軍無縫針織服裝行業,借助已有的珠三角地區紡織服裝特有的生產與貿易優勢,將石獅打造成全國乃至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無縫服裝服飾生產基地,從而進一步鞏固珠三角紡織服裝產業的地位。
據當地企業介紹,珠三角由于與港澳臺地區商貿活動頻繁,在紡織品、服裝的生產上更多汲取了海外注重設計、注重風格的可貴經驗,使這一地區紡織品及服裝的設計和技術含量略勝于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從石獅生產的無縫內衣來看,產品有明顯的設計元素,當地企業更加注重先進技術的運用,多數企業使用的是全電腦一次成型無縫內衣機械,采用的是高檔錦綸、滌綸色紗,進口萊卡、錦綸包覆紗,精梳棉,蠶絲等多種材料。
無縫針織技術是服裝生產技術的重大突破,拓寬了人們的視野。無縫服飾不應該局限于生產內衣,還應該廣泛應用于男女時裝和兒童服裝,同時在泳裝和沙灘服、運動衫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因此,石獅的企業表示,要盡快將先進的無縫針織技術引入服裝服飾領域,提升服裝檔次。
突破發展瓶頸是關鍵環節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義烏已有50多家襪子生產企業轉入無縫內衣領域。由于款式、面料大同小異,市場競爭也漸趨激烈。在發展過程中,無縫服裝產業內部有些企業規模不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整個產業外貿依存度高、競爭無序等問題也比較突出。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許多更深層次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對此,有專家建議,無縫內衣生產企業可以研制開發泳裝、休閑服、運動服等系列無縫服裝產品,或著力開發一些無縫內衣新式樣、新功能,提高設計含量,以有效避免市場競爭壓力,并搶占新的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從而提高企業效益。
確實,不僅義烏,目前國內各品牌無縫內衣同質化的現象已日漸明顯。“盡管近兩年內,同質化不會對無縫內衣企業形成致命的威脅,但如果企業不抓緊尋求突破創新,后果將不堪設想。”業內專家這樣告誡企業。
義烏市委市政府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提出打造“全球無縫內衣生產制造基地”的方案,著力進行產業鏈的建設。除此之外,義烏還將加快對無縫服裝產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人才交流中心的建設力度。這些措施都為無縫服裝的創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同時,許多企業也在自?。簾o縫服裝的未來應該更廣泛,企業的視角應超越目前的階段。應該多學習歐美國家對無縫針織技術的應用,以及無縫服裝服飾的全新設計。
“中國無縫企業家思想太過保守,總是求穩,誰也不愿先邁出一步。要想打破無縫企業家心中的障礙,需要有一個引領者,設計一批時尚、別具一格的無縫新品投入市場,并在市場上一炮打響,這樣將會有一大批追隨者蜂擁而至,從而推動無縫服裝行業更上一層樓。”一位業內人士的觀點不是沒有道理。
同質化的危害,近在咫尺的保暖內衣就是前車之鑒。關鍵還是要學會運用同一種技術,尋求差別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