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使經緯突出重圍走得更遠
“經緯的‘大院文化’是一種不適應時代的文化。要開放,向國外學習先進的技術,向國內民營企業學習嚴格的成本控制。”“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我們允許犯錯誤,但不允許不創新。”這是采訪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總經理吳旭東時給記者留下很深印象的兩句話。
2007年,一條橫穿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廠區的市政道路工程開始修建,從此,歷史悠久的“經緯大院”不再是一個封閉的院落,道路的開通也加速了經緯人思想的轉變。幾年后,打破院墻的經緯,以面向市場的積極開拓與創新、貼近市場需求的客戶服務,沖出金融危機的陰霾,在同行業中穩固確立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以高性價比優勢決勝市場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企業調整結構、積蓄后勁、加快發展的重要一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國家對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給企業轉型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當前國內宏觀經濟走勢總體向好,市場信心有所恢復,但很多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受近一時期棉價上漲、用工緊張、資金短缺、市場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今年紡機行業調整升級的壓力仍然很大,市場需求空間難有大的擴張。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條件,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總經理吳旭東提出了通過加強紡機的設計與營銷能力,強化貼近市場需求的客戶服務,在同行業中實現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的發展思路。
公司充分發揮其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棉紡機械技術中心的平臺優勢,進行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造,努力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確立了與國內競爭對手的領先優勢。在產品開發上,按產品系列實行開發項目招標制,每個主導產品組成一個項目組,面向企業內部公開招聘項目組負責人。項目組負責人自主在企業內部選擇優秀團隊,并被授予相應的責、權、利。對項目組實施開發費用包干制,項目組成員的收入直接與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掛鉤。這一舉措使研發人員的工作熱情空前高漲,市場意識、成本意識和效率意識都得到極大提高,新產品的開發進度和商品化速度明顯加快,產品技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在“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產品策略指導下,經緯紡機榆次分公司五大主導產品開發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新產品在銷售收入中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細紗機項目組推出的JWF1561型細紗機,首次采用了整節裝箱、裝配技術和新穎的產品造型,車速超過2萬轉/分,而且在高度自動化、柔性化、模塊化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在同類機型中處于世界一流水平。JWF1520細紗機順利通過國家出口免檢驗收,成為國內棉紡機械行業首個出口免驗產品。
轉杯紡紗機項目組完成了JWF1681型轉杯紡紗機的開發試制,該機是公司引進開發的具有全部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是國內第一臺轉杯速度達到15萬轉/分的高速全自動轉杯紡紗機,目前全球僅有三家紡機制造商能達到這一水平。精梳機項目組重點推出的JWF1275精梳機和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JWF1276型精梳機,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被專家評價為國外技術的最佳替代產品。高速劍桿織機項目已完成初步設計,轉速達500轉/分,主要技術指標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彈力絲設備引進意大利RPR全套圖紙、工藝和設備生產,產品技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截至目前,公司已簽訂的訂單總量已超過前兩年銷售總量的140%。
以服務創新改變贏利模式
“從紡機產品來講,我們為用戶準備了大量的創新產品,以產品性能的不斷提高來滿足中國紡織行業的需求;然而生產、銷售和服務是一個整體,現階段最核心的就是抓服務。細紗機服務的最高層次和目標是使紡織廠取消保全工。因為紡機產品的檔次上去了,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穩定可靠的運行,再加上紡機企業對客戶完善的安裝調試和定期維護等售后服務,就可以使紡織廠取消保全工。當企業用工減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減少保全工等輔助型工種。”吳旭東向記者介紹說,“去年,我們給紡織廠的細紗機設備安裝率已達到50%,長車達到100%,未來的目標是全部達到100%。這種‘保姆式’的服務,不僅可滿足用戶的需求,也符合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經緯榆次高效、細致、專業、貼心的服務,是領先其他競爭者并且無法被簡單復制的法寶。為了準確把握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公司高層每年花費1/3的時間跑市場,拜訪客戶,通過了解用戶最實際的需求,從中發現新的市場商機。細紗機短車集體落紗裝置的成功研發,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對許多紡織企業來說,“用工荒”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對越來越普遍的用工緊張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如何通過技術進步來節省人工,成為眾多紡織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滿足高效、節能、節省用工的市場需求,經緯榆次分公司集中技術力量,研究開發適合紡織廠細紗機老機改造的短車集體落紗裝置。經過科研人員近3個月的技術攻關,今年3月這種裝置研制成功,并成功進行試紡。該裝置充分吸取了經緯先進、成熟的細紗機長車集體落紗裝置的技術,增加了拔插管裝置與輸送紗機構,并進行舊機錠子紗管改造組合。該裝置研制成功后,通過連續紡紗試紡,落紗時間可控制在3分鐘以內,留頭率達到95%以上,各項成紗指標仍保持在改造前的水平,可以減少紡織廠1/2以上的落紗工,性能穩定可靠。這一突破有效地解決了紡織企業用工難的問題,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可觀的推廣價值。短車集體落紗改造技術推出不久就在市場上引起了非常強烈的反響。許多用戶專程前往榆次實地了解設備運行狀況,并當場表達承擔樣機試驗、批量購買的意愿。
進一步推進成本管理精細化
成本過高是企業近年來面臨的一大難題。來自公司價格管理部門的市場調查顯示,同樣的加工零件,經緯榆次的成本費用明顯高于市場價格,特別是明顯高于民營企業,這一現象引起公司管理層的深思。在科技飛速發展、配套服務日益完善的今天,沿用以大量設備和用工來參與市場競爭的辦法,顯然已落后于時代。為此,公司領導層明確指出,既要向國際一流企業學習先進技術,也要向民營企業學習成本控制精細化的管理經驗。
公司明確提出“只做別人做不好、做不了的,社會配套資源豐富的絕不自己干,所有花錢項目必須全部招標”。公司通過建立對供應商的工藝保證能力、生產保證能力、質量保證能力以及配套忠誠度的公認、審核機制,把經緯的管理理念、生產模式、質量要求傳遞到供應商,形成品質高、依存度高的供應戰略聯盟。資產全部瘦身,擴大社會配套,增強了生產系統適應市場的“彈性”,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得到穩步提升。主導產品細紗機從月產十幾臺快速增長到現在的近600臺,庫存產品從過去的700多臺降低到25臺,存貨資金占用同比減少2億元。在制品、儲備、產成品大幅降低的同時,主導產品生產周期由45天壓縮到28天左右,合同履約率達到95%以上。學習成本精細化管理,使企業逐步建立起一種新型的短周期、多品種、低存貨、均衡化的生產組織和考核模式。
經緯榆次在未來5年發展戰略中,提出了銷售收入總體翻一番,達到50億元的戰略目標。吳旭東說,中國紡機行業取得了飛速發展,棉紡設備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中國的紡織業已融入全球一體化的市場,這是由中國紡織產業在世界的地位所決定的。經緯大院內市政工程道路兩側的松柏蒼勁茂盛,記載著經緯榆次56年走過的輝煌歷程。如今,經緯人正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和進取的心態,融入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