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 謀劃新篇章—— “十二五”行業科學規劃與發展論壇實錄
八屆五次理事會期間,召開了“十二五”行業科學規劃與發展論壇。標準、中捷、興大豪、新杰克、五菱、盛名、和鷹、福誠等八家企業,從整機、刺繡機、零部件、電子電控、商貿、裁床等產業鏈的不同領域,總結了企業“十一五”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并對2010年乃至“十二五”的發展進行了謀劃布局。
會后,參會代表們紛紛表示,論壇發言求真務實,聽后深受啟發,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助益?,F將八家企業發言進行匯總,希望更多的縫企同仁能夠從中得到借鑒和幫助。
密切關注產業變化 科學規劃“十二五”
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廣暉
回顧“十一五”,盡管經歷重大調整與變革,但是通過大家的積極應對,行業總體抗風險能力有一定增強,取得了較為積極的成果。尤其是在與國外企業空前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了原有的力量均勢。以重機為代表的國外企業陷入行業傳統的低價競爭泥潭,這一局面我們雖然不愿意看到,但也說明國內企業的競爭力量在不斷成長。
下面,僅著眼于行業“十二五”發展,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特種機競爭正在醞釀
新世紀開始的近10年里,我國的工業縫紉機產業規模迅速擴大,主要企業規模迅速擴張。在“平、包、繃”等常規產品上,中外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臺競爭”格局。隨著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縫制效率更高的特種縫制設備成為未來市場重點;下游服裝產業生產組織模式的變化以及“用工難”狀況的加劇,加大了其對特種縫制設備的需求。因此,隨著國內行業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趨勢日益明顯,特種機系列產品的競爭將成為下一階段的焦點。
零部件企業面臨挑戰
隨著行業調整的深入,以整機企業為中心的產業鏈將出現新的變化,新的行業特征正在形成。2010年,隨著市場形勢突然好轉,各整機企業對零部件的需求大幅增加,但零部件體系已整體萎縮,加之全國性的用工荒,各零部件配套企業很難恢復到原有產能,零部件供應已經成為當前制約整機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長期以來,整、零協作關系相對松散,零部件產業集中度較低,重復建設嚴重等問題使得零部件體系亦面臨著重新組合的問題,如何合理規劃零部件發展戰略,通過資源的有效配置構建穩定、有序的零部件體系將成為影響行業結構的重要因素之一。
電控企業由簡單配套上升為戰略合作
隨著國產電腦平縫機等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崛起,機電一體化戰略已成為全行業的共識。經過多年發展,專業電控企業無論是在技術開發,還是生產制造能力方面,比整機企業都更有優勢。隨著各整機企業機電一體化產品比重的加大,電控企業也從簡單的整機配套企業變為戰略合作方,切實參與到整機企業的市場與利潤的共享中來。雖然部分整機開始嘗試自行生產電控系統,但就目前行業形勢來看,電控企業的話語權在逐漸增加。
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
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以低價格為主要手段參與市場競爭成為國內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們不難從各企業所采取的動作中看出其應對危機的態度以及調整時期的戰略。整機企業在此輪調整過后已出現了明顯分化,尤其是在產能方面,將由之前高中低端兼顧,分化為專注于其中某一層面的重點發展。從2010年的行業形勢來看,這種變化很有可能加劇。
一場危機,提醒我們要更加關注國內外形式的變化,行業面臨環境的變化,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行業現存的突出問題,尤其要化解深層次矛盾。
行業自主研發能力薄弱、仍未擺脫跟隨仿制模式;產能嚴重過剩,產品結構尚未調整到位;產品整體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依然存在差距;單一尊崇低成本發展模式,低價、無序競爭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轉,行業誠信任重道遠。以上問題,都是制約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因素,必須在“十二五”期間有一個明顯的轉變。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