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機業:正視差距 尋求突圍
如日中天,勢不可擋。談及中國電腦平縫機產業的現狀,很多人可能會如此形容。然而,這種繁榮表象掩蓋下的我國電腦平縫機與德、日國家相比,質量水平到底怎么樣?3月中旬,一場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發起組織的小型質量專家研討會在上海市縫紉機研究所召開,與會專家對國產電腦平縫機存在的問題與差距進行了全面“會診”。
“短板”凸現
翻翻中國縫紉機的制造歷史,一個明顯的“短板”很難回避: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場一直乏善可陳。從對電腦平縫機市場的爭奪可以窺斑見豹。作為民族工業縫紉機的旗幟,“標準”的知名度與日本重機、兄弟在國內市場不相上下,但在一線服裝工廠卻鮮見它的身影。在與德、日品牌的博弈中,質量無疑是國產品牌市場競爭力中最短的一塊板。
為盡快改變行業產品質量、品牌影響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的明顯差距,加快推進行業由大變強戰略進程,切實提升行業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和品牌國際競爭力,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決定用3年時間在行業內實施產品質量提升工程。作為近年來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產品,量大面廣的電腦平縫機的質量攻關與趕超尤顯迫切。
“質量提升工程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期望它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是不現實的,但戰略意義重大,能引導和鼓舞企業重視質量。”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何燁說。她認為,通過協會這一公共平臺,可以集眾家之長,解決一些共性技術問題,從而推動行業整體水平的發展。
“會診”差距
“在行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律,淡季產品質量要明顯高于旺季。如果單做一臺電腦平縫機,質量可能不相上下,但一旦上量,質量就會有明顯差異。”上海富山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品保部相關負責人認為,國產電腦平縫機最大的弱點就是產品質量不穩定。
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替日本三菱代加工部分產品,嚴格按圖紙要求生產,但A類產品的比重總在90%左右徘徊,而日本同行則可以達到100%?;莨と龔S副廠長羅一明認為,這個10%的差距主要來源于零件的離散性。惠工三廠內部實驗結果顯示,機殼、零部件的一致性對電腦縫紉機的力矩控制影響最大,比如采用同步帶傳動的直驅式機型,機殼上、下軸中心距的偏差會直接影響整機的力矩,機殼、零部件的離散性越大,整機力矩超出控制系統設計參數的概率就越大。
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侯英國則認為,國產電腦平縫機在縫紉性能方面的表現有待提高。上工申貝正式收購德國杜克普五年來,對“上工申貝”和“杜克普”兩個品牌作了大量對比檢測試驗。他列舉了如下實驗結果:兩塊長度相同襯衣面料上下疊縫,前者的潛移量為5毫米,而后者的潛移量是2毫米;過線部位的面線張力前者一般為80克或90克,而后者的面線張力最低只有50克;縫紉后,前者縫料的皺縮率很大,需整燙定型,但經洗衣機水洗兩次后又恢復原樣,但后者即使不整燙也很挺括;線跡的歪斜度方面也有較明顯的差距,前者的線跡從表面上看差不多,但放大后明顯歪于后者。“國產電腦平縫機很難解決絲光線的浮線問題,而日本重機可以,還有倒順縫,我們也存在明顯差距。”浙江新杰克縫紉機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監邱衛民補充道。
邱衛民還詳細闡述了其關于檢測方法可能存在誤區的觀點。他以噪聲測試為例,國內企業目前一直沿用的是日本的測試方法,而德國采用的是國際標準規定的聲功率級的測試方法,更為準確。此外,目前國內企業線張力測試多在靜態的環境下進行,而德、日企業都是在帶有部分負載的情況下進行,這對于整個縫紉性能的改進有很大作用。邱衛民說:“國內企業普遍忽視對產品不同環境的測試,比如油管,在南方由于氣溫高、濕度大會膨脹,而在北方,則可能會因為氣溫過低而導致硬化、斷裂。膠水也是這樣。另外,還有出口產品需長時間海上運輸,耐腐蝕性的測試也非常有必要。”
浙江方正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張健認為,國產電腦平縫機與國外電腦平縫機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電腦控制系統上。上海鮑麥克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秦倉法稱,過去幾年國產電控系統只為了滿足基本需求而設計,比如三自動功能,而對于能直接體現縫紉性能的啟動速度、停針速度、過厚能力等則關注很少。“這是接下來電控系統制造企業要為之努力的方向。” 秦倉法說。
“差距”背后
產品質量取決于產品生產流程。盡管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在零部件采購渠道上已基本趨同,國內企業在采購之初,也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質量檢查,但僅僅是最初,是不夠的。日經BP社曾發表一篇《制造業中,中國絕對戰勝不了日本之處》的文章,指出 “中國制造的品質有一種是絕對趕不上日本的,就是‘特殊工序的品質’”。“特殊工序的品質”即制造工藝、經驗以及具有高度責任心的熟練工人。
雖然,中國的制造業發展勢頭不錯,但形成規模頂多就十來年的歷史,產品制造經驗尚淺。羅一明說:“電腦平縫機綜合力矩要解決,很難,因為這是制造工藝的問題,而它又是國內縫紉機質量穩定性的掣肘所在。為什么經銷商不愿意賣國產機器,因為煩,比如很多螺絲也沒有擰緊,而這又與裝配工人的素質和責任心有關。”侯英國稱,如果讓一臺國產電腦平縫機急啟、急停運轉20多小時,螺釘就松了,需要更換。他認為,關鍵零部件的耐用性與熱處理工藝密切相關,而這又是制造工藝水平的集中體現。邱衛民將隨身攜帶的一本飛馬零件及裝配工藝書攤開擺在與會專家面前說:“如此細化的零件工藝,誰能做到?在飛馬,即便是臨時招聘的鐘點工也能裝配出相同質量的縫紉機。工藝細化到零件受力位置、大小、方向,以及對機器產生的影響,都有詳盡描述。”
生產流程又與社會環境不無關系。在產能過剩的時代,企業既要努力開發新產品,又要進行殘酷的成本競爭。長期的價格戰使得企業普遍在剃刀邊緣求活,無力進行技術創新和品質改進。有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謀取暴利,甚至不惜偷工減料、仿冒名牌。國家縫紉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王偉剛指出,目前行業標準與市場存在嚴重脫節,行業標準制定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用戶代表,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發展。他還提到,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企業基本不做非常規試驗,比如500小時的耐久性試驗,能發現很多隱含的質量問題。另外,企業的文化對于產品品質的影響也不可低估。員工的質量意識、員工的凝聚力、員工的技術素養都會反映到生產流程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對產品品質產生很大的影響。行業企業目前都面臨熟練工人嚴重不足的問題。
趕超尚待時日
上述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或許只是露出水面的冰棱。對于國產電腦平縫機與日、德電腦平縫機的差距,代表們一致認為:要趕上乃至超越國外同行,還需一定時日。
上海市縫紉機研究所高級顧問雷杰在作總結發言時說:“強國夢,我們夢了很久,只是之前一直不知從何下手?,F在,我們已經基本明確問題癥結所在,并能實實在在做出一些實驗數據,談趕超就有意義了。如果走得好,接下來五年我們有可能會實現夢想,但如果走不好,恐怕還得再加五年。”
實施質量提升工程與政府或協會的政策引導、企業的執行力息息相關。因此,政府或協會、企業在提高品質方面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企業作為“質量強國”的實施的主體,首先必須從管理入手,借助精細的質量管理制度,強化員工質量意識,形成生產卓越品質名牌產品的企業文化,對產品流程加強過程控制,利用現代化的檢測手段,對質量進行監控。其次,要培養高素質的科研、管理、技工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任用機制,建立高效的科研機制,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產品品質。第三,要把握技術創新,時刻使企業掌握行業最新前沿技術,貼近消費者,不斷改進材料、工藝、造型,提高造假成本,并且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