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影響顯現 我國著力發展綠色制革業
現階段,我國皮革行業對出口市場的依存度較大,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皮革行業的影響已經顯現。我國制革行業面臨的挑戰除了出口下降、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等因素的影響外,企業的環保壓力也日漸突出。制革廢水是濃度較高的有機廢水,其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的處理難度較大。特別是隨著國家對氨氮控制的日趨嚴格,氨氮難處理的問題越來越明顯,給制革污水處理增加了新的難度。按照國家要求,新的污水排放標準將增加總氮、氯離子等中性鹽的指標要求,對制革企業的污染治理又是新的挑戰。
盡管政策調整會給行業整體帶來很大困難,但由于不同企業對政策調整抗沖擊能力不同,往往適應政策調整的過程是一個優勝劣汰、產業集聚、加速環保治理、廣泛采用先進技術的過程,因此對行業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具有很大的推動力。從世界皮革產業發展來看,目前我國制革行業所遇到的問題應該是制革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如果不能遏制住我國皮革產業向東南亞、印度等地轉移的趨勢,我國的皮革產業鏈就會失去原有的競爭力。因此,制革企業和行業協會要攜手努力,大力開展節能減排,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制革業,才能確保我國制革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污水治理是制約制革業持續發展的生命線。為破解這一發展瓶頸,我國政府在制革業、制衣業成功發展的基礎上,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和經營方略的政策,加大了制鞋業、皮具飾品的發展力度,把產業鏈向終端產品延伸,構建現代產業布局,引導企業把發展重點向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轉移,實現皮革產品的就地生產、就地轉化和就地升值。而現在行業中規模以上制革企業基本都建有完善的污水治理系統,制革污水治理效果取得顯著提高。經過近些年的技術改造,COD的排放總量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控制。同時,我國制革行業中絕大多數企業的環保意識已經有了較大的提高,很多企業在建廠初期首先建的是污水處理廠,而且大家都意識到了防范優于治理,清潔生產的意識明顯增強。
目前,我國制革業新的污水排放標準已經出臺;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擬出臺制革企業準入標準。節能減排成為制革企業必須認真對待、嚴格實施的任務。其實,污染治理是制革行業可持續發展所必然要解決的問題。國家對污染治理的重視,以及采取的種種措施,盡管會給制革企業帶來很大的成本壓力,甚至會使部分企業消亡,但不可否認,制革行業只有在這樣的陣痛中才能解決行業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不過,許多制革企業的企業家普遍關注一個問題,是現在針對制革行業的個別標準許多企業難以企及,比如目前標準中的CODCr一級排放標準為100mg/L,氨氮要求為15mg/L,根據目前的污水治理技術,制革企業即使在環保上投入很大也不容易達到,這實際上也嚴重打擊了企業環保治理的積極性。環保治理和節能減排的主體是企業,在政策和標準的既定條件下,企業應該有計劃、有效率地實施和執行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