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擴張受冷遇 中國服企專注渠道建設苦練“內功”
近來,面對勞動力、原材料價格上漲,很多服裝企業備感擴張壓力。就在國內汽車企業尋求海外收購時,服裝企業卻收回了向外走的腳步。
大部分公司專注渠道建設
一直以來,渠道建設、供銷矛盾和勞動力成本增加成為擺在國內服裝企業面前的難題。福建品牌七匹狼也開始放棄以往的國際體育明星,轉而邀請國內明星代言。而大多數撐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服裝紡織企業,2010年也開始尋找出路。
“七匹狼本來一直發展迅猛,據我們觀察,每年保證30%的增長應該不成問題,但在2010年業績預期公告中對2010年業績只定了20%的目標。”聯合證券分析師汪蓉如此表示,由此分析,七匹狼業績增長被外界質疑過于保守。
而七匹狼董事長周少雄則表示,2010年公司將大部分精力用于渠道建設。
這對于目前主要依靠區域加盟代理商銷售的七匹狼來說,減縮成本、扁平化垂直建設,增強控制力勢在必行。而這一切的前提條件則是增加公司的直營店建設,因此如何解決渠道建設改革后可能導致的公司與加盟商之間的矛盾加劇,是董事長周少雄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這種擔心并非多余,在服裝業公司與加盟商之間的紛爭歷來有之,最近發生的例子恰好反映這一問題。
作為創業板首批掛牌公司,探路者上市不久即遭遇質疑,而向探路者發起“攻擊”的正是為公司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元老級加盟商——成都新星休閑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新星),其一紙訴狀將探路者告到成都市中院。探路者與加盟商之爭隨即曝光,與此,成都新星與湖北騰龍、重慶蜀山等兩家外地加盟商一起發表的聯合聲明也出現在網上股吧中。
探路者隨即發布澄清公告,公司高層接連向外界透露和解釋紛爭的來龍去脈。此后,以成都新星老總胡師雄為首的三家加盟商紛紛通過媒體發表更為強硬的聲音。雙方紛爭從秘而不宣逐步升級,各持己見,鬧得不可開交。
對此問題,周少雄表示,公司與區域代理商合作時間較長,雙方有較深的互信基礎,公司也會保證代理商的利益,公司直營店將按照一定的區域和半徑劃分,不會和已經成熟商圈內的七匹狼加盟店發生沖突。
除了面臨渠道改革升級的一系列難題,眼下,通脹預期也給服裝業的復蘇帶來壓力。
周少雄透露,下半年七匹狼的產品將提價,主要集中在1000元以上的西服產品,平均提價在10%左右。另一泉州企業匹克內部人士介紹,員工工資今年已經上漲20%左右。
海外并購條件欠成熟
近期,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并購國外企業的事情屢見不鮮。
“即使海外并購風愈演愈熱,企業也要穩住陣腳。”一些業內專家對有意海外的企業發出了呼吁。
北京大學金融學博士施嘉岳認為:“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時,首先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關注企業并購短期帶來的收益,應該著重關注目標企業長期風險狀況,目標企業未來發展自己是否具有可控性;二是應該認真審視自身企業核心優勢所在,目標企業在資源整合、流程再造和收益分配的對接是否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程度。”
國內服裝大型企業負責人也紛紛表示,在勞動糾紛、管理、銷售渠道等方面,國內缺乏對海外市場的理解,很難發揮出收購的效果。
國外品牌“借殼”入華
盡管直接收購不被大多數國內服裝企業看好,但品牌引進卻是一直在進行。筆者了解到,服企愛登堡的市場戰略和網絡布局等都正在和國際接軌。
愛登堡董事長田啟明表示:“現在有好幾家國外品牌想通過我們進入中國,正在商討之中。國外品牌很重視國內的渠道運營商,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愛登堡的銷售收入仍保持了30%的增長,并將國內的專賣店數量擴大到1500家。田啟明認為,消費者對服裝的需求早已超出了物用范疇。服裝市場的競爭更多是品牌的競爭,這就要求產品在滿足物用需求的同時,還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