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企重構品牌與經銷商的關系
中國走品牌化道路說起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最初的幾年里企業完全是在摸打滾爬、懵懵懂懂的狀態中走過來的,并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但那時的市場是需求遠遠大于供給,所以很多品牌在那時有了快速的發展,企業開始瘋狂擴張。
而當時對于擴張最快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招代理商、加盟商。只要代理商、加盟商們認可,生意就開始了。于是,品牌將更多的心思與力量用在了如何開好一場成功的訂貨會,與代理商、加盟商談訂貨、折扣、換貨等等的條件,“決勝于招商與訂貨”的普遍經營理念成就了大量批發型品牌,可以說品牌的支點已完全放在了商業的運作上,而不是市場的運作上了,而大多數的代理商、加盟商們幾乎沒有太多市場專業知識,更多的是憑借多年的眼光、經驗。同時,另一方面,紅紅火火的市場讓所有的經營者們都沒有辦法停止腳步。于是,同樣的成功復制在不斷地演繹著、翻版著、努力地忽悠著,只要有需求這樣的復制就不會停止。
俗話說的好:“花無百日香”,不斷的簡單復制終會將市場置于飽和狀態,因為畢竟在復制中不存在創新,沒有突破,而最重要的是品牌將商業運作的支點放錯了位置,完全忽視了消費者才是真正的贏利支點,所謂的終端幾年來都認錯了家門。
業界有句行話:不能把命交給別人。過度依賴于代理商、加盟商實際上就是將命交到了他們手上。在最初的品牌成型過程中,這樣的模式的確成就了一大批品牌,但命運的把握最終要依靠智慧,而這份智慧就是科學技術。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國際著名品牌在最初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為了占領中國市場,他們也采用了代理加盟的方式,但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而當占有的市場份額足夠大時,他們立刻收回了所有的市場,給代理商、加盟商們一個措手不及,因為他們通過幾年的調研,對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已有了十足的把握。
如果說過去的連鎖加盟成為了中國服裝發展的“綠色革命”,那么今天迎來的則將是“藍色革命”。藍色是理性的思想下重新構建品牌與代理商、加盟商的關系,是如何讓原本純商業關系、貿易關系轉換成事業伙伴利益共同體、甚至命運共同體的合作方式的“革命”。
既然競爭的領域已改變,我們的思維必須從橫向思維轉變到縱向思維。在這里,有一個縱向一體化的概念。后縱向一體化主要是指終端,更突出的是市場的應變、管理、反饋等能力。目前,國內的品牌李寧等已走在了前頭,建立了工業園,提升了市場的運作速度,打起了時尚市場的時間差,增大了營業利潤。
也就是說,現在經營品牌的概念已把重心放在了后縱向一體化中,抓住時尚的時間差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如同李寧般的大企業畢竟是少數,對于大多數企業是達不到如此規模的,甚至沒有這個優勢去打時尚的時間差,但這樣的企業也依然要依賴于后縱向一體化,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比如:陳列藝術的提升、終端培訓技術的實用化、人才結構的心理應對、消費模式的研究等等。
所以,徹底地把脈市場、把脈消費心理,用智慧與消費者對話,是未來企業必勝的法寶,也是為品牌找到了發展的真正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