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運動鞋等體育市場銷售額每年遞增15%
日前,獲悉,《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目前已通過國務院審批,進入最后修改階段,近期有望公布。據了解,作為國家層面首次出臺的體育產業政策,體育賽事活動等將成為政策扶持的主要內容。
現有的調查分析表明,我國體育產業年產值占GDP比重還不到1%,與歐美發達國家有近10倍的差距,而巨大差距正意味著巨大發展空間。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大調整,再加上國家的重視,體育產業將有望成為后起之秀,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日前獨家獲悉,《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目前已通過國務院審批,近期有望公布。據了解,作為國家層面首次出臺的體育產業政策,體育賽事活動等將成為政策扶持的主要內容,因此或將成為體育產業中的最大掘金點。
增速將高于15%
“體育在我國一直是作為事業來發展,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對于體育產業的概念相對而言是比較陌生的,”北京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何文義表示,“體育產業所包含的內容很廣,幾乎涉及所有的第三產業,同時體育用品的制造銷售也能促進作為第二產業的制造業的發展。”
“我們非常看好國內體育產業的發展。”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濤表示。“西方發達國家人均擁有200元以上品牌運動鞋的數量是3至3.5雙,美國已經達到了5雙,但國內現在人均占有率還不到0.5雙,其中巨大的增長空間可想而知。”張濤表示,現在安踏已經贊助了多個體育賽事,但未來的發展仍將專注于體育用品市場,并希望能做大上市。“按照國內市場規模,企業間實質性的競爭應該還有段時間,現在應該是共同把‘蛋糕’做大。”張濤表示,2010年我國體育運動服裝市場的銷售收入即將突破90億元,而研究結果顯示未來我國體育用品市場每年的增速不會低于20%,而體育產業的增速將不會低于15%。
“目前我國的體育消費主要在大中城市表現得比較活躍。”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阮偉介紹說,1994至1998年,中國城市人口體育邊際消費傾向是1.5,即城市人口收入每增加1%,體育消費就增加1.5%,這種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賽事運營將是最大掘金點
“應該說體育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存在巨大機遇,但作為核心而言,體育賽事的投資前景最為看好。”從最初的體育節目制作、體育賽事運營到現在的體育娛樂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體育產業的資深人士,阮偉正在全力打造國內第一家傳統武術職業賽事聯盟——中國武術職業聯賽(WMA)。
事實上,體育競賽業的核心地位成為業內人士和專家的共識。“而單就體育競賽業本身,就有一個金字塔式的產業鏈,其中體育明星也就是明星經濟是金字塔的頂端,其價值很大,但其打造成型需要較長時間的不斷努力;體育賽事經濟包括賽事運營、體育傳媒等為中間;而金字塔低端最大的部分就是體育用品、器械、鞋服等相關產業。”張濤也表示。
而作為國內目前唯一一個由國家體育總局及其所屬中心之外的單位主辦的職業聯賽,中國武術職業聯賽在2009首賽季便獲得了超過8900萬的媒體價值。阮偉透露,WMA首賽季雖然只有6支隊伍,但是賽季剛剛結束,就已經有多家俱樂部申請加入。“2010賽季WMA將擴軍至8家以上。同時在新賽季,WMA擬將采取‘點面結合’的播出策略,充分發揮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和各俱樂部所在地的地方電視臺的資源優勢。”阮偉說。
據介紹,中國武術職業聯賽(WMA)的經營和服務過程全部按照企業的生產流程運作。WMA的加盟俱樂部作為生產方,負責選拔、引進和培養運動員,并向聯賽輸送優秀選手。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則負責WMA的賽事組織、品牌管理、市場運營。“WMA賽事將通過廣告、電視轉播權售賣、票務和衍生產品開發等形式獲得收益。”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總監吳作儒介紹說。
“之所以選擇武術也是因為相比其他賽事,它是個新的切入點又具有民族特色,這將有助于接下來的拓展和傳播。”阮偉指出,目前國內體育賽事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市場化運作的缺乏。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以創辦較早的中超為例,雖然從名義上看中超聯賽實行俱樂部制,但實際上仍受制于政府的職能部門,這導致職業運動俱樂部產權不清晰,大都未真正成為自主經營的企業化職業俱樂部。
“真正成功的市場化運作需要從賽事的規格、規則制度以及策劃推廣等方方面面都充分考慮到市場需求并與之結合起來。”前奧運冠軍,現樓云綠城文體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樓云表示,在市場化的運作過程中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但一定要本土化操作。
以賽事運營和主題推廣為主要內容的樓云綠城文體發展有限公司選擇以群眾體育和青少年體育為著眼點,目前正計劃在綠城的房地產項目中打造社區健身會所和俱樂部。“國外很多俱樂部發展其實很全面。”樓云表示,以國際米蘭為例,它下面同樣擁有自己的健身會所,并且還會從中選擇優秀的人才進行培養。
“就目前而言,國內缺乏像NBA那樣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張濤表示,成功的體育賽事就像引擎一樣能帶動相關體育產業甚至其他產業的發展,而這也有助于賽事的進一步運作。
相關統計顯示,美國NBA籃球賽事2008/2009賽季的電視轉播權收入約為9.25億美元,占到了總收入的29%,與門票收入一起成為NBA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電視的傳播讓NBA品牌突破了賽場和地域的限制,擴張到了全世界。事實上,在中國市場,NBA每年都能獲得上億元的收入。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體育賽事的打造是有一個周期的,可能前期大規模的投入并不能馬上收到回報,但只要運作成功所產生的規模效益將非常巨大。“這包括打造體育明星、比賽贊助、衍生品銷售甚至還有體育旅游等。”何文義表示,未來體制的進一步改革也將有利于社會資本的進入,這將大大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中國體育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可以在幾個方面進行,一是體育用品生產,二是大眾健身服務業,三是體育比賽的觀賞性,這三方面可以形成互動,以此支持體育產業鏈的循環發展。”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認為。多年來青島啤酒贊助了很多國際頂級賽事,同時通過比賽也擴大了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