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新模型:極限競爭
我們已無法讀完浩如煙海的企業管理或商業營銷的論著。那些論著如果是寫給企業的經營者看的,那么就必須是:讓他們看得下去,而且真的管用。各類企業咨詢公司也正在提供無數的報告和方案,這些方案和報告以基于何種理論模型來解剖他們調研得來的事實?D大任咨詢有自己的理念。對于市場和企業,對于營銷和管理,我們建立起自己的理論模型,更準確地說,是真正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實踐模型。
一、企業的成功不因常態競爭,只能靠極限競爭
我們討厭競爭,但也知道只有競爭才是市場優化的動力。所以一切企業的唯一選擇是:適應競爭并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一般認為競爭中的優勢,是靠以下因素取得的:
1、有限的資源中取得對較多份額的支配權。這類資源必須是同等成本下不可替代的。金融資產、礦產能源、許可證及人脈信息資源等。
2、對資源進行加工的技術或對技術的應用上具備更多的先進性。
3、運營戰略及行銷策略更優。
但以上這種理論式的概括,對企業經營者基本無用。你甚至很難說清它們是競爭取得優勢的原因還是結果。
關于競爭的更普遍的說法是:如果同樣的產品你的價低,或同價的產品你的更好,當然你有競爭力。這似乎成了公理。但這同樣對企業的經營者基本無用。因為現實中不會有“同樣的”產品,而價格的“貴賤”甚至不是售價的高低所決定的。如果不同意,待我分解。
我所理解的經營,在中國是兩大類,一類是向上做的,賣給法人,主要又是政府。一類是向下做的,賣給自然人,老百姓,即大眾市場。第一類生意是一盤無理棋,完全是極限戰。價格在買主那里沒有衡量的尺度,即便是所謂招標價,也是多少變量,多少較量之下的形式上的數字。如果你相信那個價格是真實的確定的,你也將不久于商場了。第二類的生意似乎可以談營銷法則。但你認為產品同樣的時候消費者沒有這樣想。消費者這樣想的時候你又會變著法兒強調自己的東西不一樣。如果你認為消費者會客觀考察某類產品的異同,或者你認為消費者有本事測算幾種消費的價格和效用,你錯了。你錯在:把買東西的人當成在書房里寫營銷學論著的教授了。
我不是貶低消費者。事實上,我是真正把消費者理解為人,而不是市場中的某種可以通過公式推演的要素。有時研究者把它叫購買力。你分析購買力的時候,會發現它最相關的是價格和功用。但你根據公式調整這兩個要素試試,看購買力是否在按理論預測的那樣變化?善勝者不敗,善敗者不亡。這善勝與善敗可不只是通曉所謂企業理論而已。理論是規則的揭示,現實卻是不規則的。理論是有限要素的關聯,現實卻是無限要素的整合。理論是只講不做的,現實卻是既要講更要做的。把戰略或方案分為預期的和隨機的,是對的。企業所作的競爭,也可以分為常態的和極限的。問題在于:不是常態的競爭幫助企業成功,對企業而言,真正有效的僅是:極限的競爭。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