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逼迫鞋企進行產業結構重構
近來,“用工荒”的聲音充斥著電視、網絡,而這也預示著中國“人口紅利”正在面臨衰退。據統計,制鞋企業為此次“用工荒”的重災區之一,目前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區城市缺工超過200萬人,部分生產線已處于停工狀態。鞋企紛紛上調工資,調低學歷、年齡等限制,并出臺各種新員工的獎勵政策,希望“用工荒”得以緩解。
而通過對這次用工荒的綜合分析我們發現,“用工荒”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質量的心理預期均得到提高,因此,高性價比的待遇才是吸引人才的重要途徑。顯然,沿海地區的鞋企還想以廉價的勞動力來壓低產品成本,獲得國際、國內競爭優勢,顯然是走不通了。而相比較而言。沿海發達地區唯有科技創新,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企業利潤率,才是根本的唯一出路。
“用工荒”導致鞋企有單不敢接
因富士康連跳引發的加薪連鎖反應日前迅速在全國蔓延,各地方宣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漲幅均在10%以上。對于這股“加薪潮”很多企業表示擔憂,同時,這也昭示著廉價勞力時代的結束,在勞動密集型鞋產業中,這股“加薪潮”帶來很大沖擊,一部分實力不濟的鞋企或將遭淘汰,另一部分則可能借此機會實現重獲新生。那么,如此不確定背景下鞋企何去何從?
鞋企應進行技術升級吸引人才
泉州市鞋業商會副會長、福建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說,去年泉州鞋業總體平穩發展,總產值估計超過700億元。其中內銷市場發展穩定,特別是安踏、特步、匹克、361°等品牌企業有較大的增長。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匯率上升以及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泉州鞋業的外貿訂單有所減少。
他說,企業仍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升級,投入先進生產設備,采用先進的鞋材用料,在款式、鞋材等方面趕超國外先進水平,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其次,有關方面需要給予鞋業企業更多的資金,在生產環境建設、生產設備更新、員工的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支持企業逐步實現品牌國際化,引導企業走專業化協作道路。
另外,有關方面需重視海外營銷,鼓勵上市公司收購國外成熟銷售網絡,創建國外的銷售渠道,打造出一支擁有外貿經驗的人才隊伍并有效把握東盟市場機遇,選擇在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辦廠。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