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縫協連下“猛藥” 縫機業市場秩序建設升級
一直以來,市場秩序問題是困擾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頑疾。
如今,隨著市場迅速回暖,一些不規范的競爭行為再次在市場中出現。為此,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積極開拓思路,勇于創新,采用50強經銷商評選、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海外高風險客戶曝光等一系列手段,努力為守法守信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一直以來,市場秩序問題是困擾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一大頑疾。多年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致力于弘揚誠信文化,推廣誠信體系建設,引導行業自律。在2008年,中縫協將工作主題確定為“重塑市場新秩序”,對市場上的惡意競爭、拖欠貨款等行為進行曝光,企業誠信意識有所提高。
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嚴峻的現實讓許多企業吃到了苦頭,面對大量減少的訂單,企業互相競價下產品售價越降越低,無利可圖的訂單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被拖欠付款的企業資金流通不暢,欠人貨款的企業則在市場回暖后拿不到零部件,面對訂單徒呼奈何,嚴重影響了自身的發展。
吃一塹,長一智,行業企業對無序競爭導致的危害達成了共識,誠信意識大為增強。然而,隨著近期市場的迅速回暖,一些不規范的競爭行為再次出現。為此,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積極開拓思路,勇于創新,采用50強經銷商評選、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海外高風險客戶曝光等一系列手段,努力為守法守信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機遇。
50強經銷商評選做抓手
對已開始報名的“五十強經銷商”評選活動,中縫協秘書長楊曉京介紹說,作為中縫協2010年規范行業市場秩序的主要抓手、今年三項重點工作之一,該評選活動旨在通過評選和表彰一批經營狀況良好、管理制度健全、誠信度高、社會責任感強并取得較高認知度的經銷企業,在行業中弘揚誠信經營的理念,帶動全行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商貿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
評選活動由中縫協商貿委員會主辦。據了解,商貿委自2002年4月成立以來,會員從7名發起人發展到60多家,隊伍日漸壯大,但對全國上萬經銷商企業而言,覆蓋面小,商貿委的工作距離行業形勢發展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商貿企業的發展速度也落后于整個行業的發展。
為了使評選出的50強經銷商更具代表性,進一步調動地方行業組織的積極性和廣大經銷商企業的參評范圍,中縫協決定擴大商貿委的基礎會員范圍。除已有會員企業外,廣東、福建、江蘇、常熟、義烏商會的會員自動成為商貿會員,目前會員總數達496家。企業申報評選可由地方商會推薦,也可直接向中縫協商貿委申報。
楊曉京秘書長進一步介紹,為了增強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和客觀性,盡可能利用企業現有的統計資料,50強經銷商評選的指標體系采用分類評選量化評估。其中共包括五項內容:企業的誠信狀況、經營規模、經營效益、發展速度、品牌認知度,具體指標均可量化,每個指標的變動區間都對應準確的評分標準,盡量減少自由裁量權。同時,為保證申報信息的真實、可靠,對企業申報信息,中縫協商貿委將通過實地調查、初評結果公示、接受舉報投訴等方式進行核查。
據悉,50強入選企業將獲得商貿委頒發的榮譽證書、牌匾,通過行業媒體和地方媒體宣傳企業經驗。中縫協還將通過舉辦專題論壇、經驗交流會、實地參觀考察等形式推廣先進經驗,并向服裝等下游行業中縫協和企業積極推薦。
積極推動信用評價
行業信用評價是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樹立中縫協自身形象,推動行業自律,保障行業健康發展,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重要作用。6月8日,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京召開的首批企業信用等級評價結果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秩序司溫再興副司長強調:“行業信用評價是商會協會開展行業自律和為會員企業服務的重要手段,要通過這項工作促進企業樹立正確的信用觀,加強自身信用建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商務部將積極推動信用評價結果的應用。”
楊曉京介紹,為鞏固“重塑行業市場新秩序推進年”成果,繼續增強企業誠信為本、規范經營的意識,引導企業自律發展,2009年中縫協制定了《中國縫制機械企業信用建設實施辦法》及《中國縫制機械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標準(試行)》,選取了標準、飛躍、上工、中捷等13家骨干企業進行了誠信自查自評。2009年4月-11月,各家企業嚴格按照評價標準進行對照檢驗。同時,結合自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企業評價結果,中縫協對實施辦法和評價標準進一步進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其更符合行業發展的需要。
在此基礎上,2010年,中縫協理事會決定將誠信自查自評活動的范圍擴大到商貿領域和中縫協理事單位的52家整機企業中,分企業自評、重點企業測評和行業全面評價3個階段進行。這是中縫協在推動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引導行業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行業誠信文化方面做出的又一努力。
同時,楊曉京表示,根據商貿企業的特點,從市場公平競爭和履行經濟社會責任的角度,中縫協對原評價標準的內容和框架進行了修訂,起草了《中國縫制機械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標準(商貿版)》。2009年3月,中縫協就該評價標準向中縫協商貿委員會正副主任單位征求了意見,并在網站上公示。商貿單位信用等級共分為六個級別,即無星級至五星級。目前,首次商貿企業誠信自查自評活動已在13家商貿委正副主任單位中開始施行。
楊曉京強調,信用等級評價機制運作在條件成熟時將納入全國整規辦評價體系,希望廣大企業能夠主動參與行業信用建設,不斷提升信用水平。
對高風險客戶說“NO”
2009年11月,在浙江臺州舉行的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第二屆主干企業峰會上,與會代表建議:以出口企業的誠信為突破口規范行業市場秩序。當前,在行業出口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一是同業間競相壓價以搶奪目標市場,導致出口價格不斷降低;二是客戶付款賬期過長;三是在交易中遭遇海外的高風險客戶。由于前期難以分辨,經常造成損失。希望中縫協出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幫助規避風險。
考慮到各出口企業間在產品定價、賬期等方面,其采購、工藝、技術方面等都有個體的差異,很難制訂出一個統一的規范。在出口市場秩序的規范上,中縫協決定遵循“從易到難,逐級分解”的原則,找出具備可操作性的抓手,同時在輿論上以誠實守信為核心,宣傳正面典型,曝光反面事例,營造社會關注、各方支持、共同推進的良好氛圍。
中縫協起草了《海外高風險客戶曝光方案》,對企業上報的故意或無正當理由不按合同約定的價款和時間支付貨款項的海外高風險客戶進行曝光。
曝光將主要通過三個渠道:一是行業宣傳平臺,利用中縫協和相關行業雜志、報紙、網站,形成全方位立體曝光網絡。情節特別嚴重的,報送商務部、海關總署、使館經參處、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國家有關新聞媒體。二是內部通報,即在中縫協組織的行業性重要會議上通報,在中國縫制機械中縫協網站市場論壇專欄、中國縫制機械中縫協舉報專線上公布。三是企業間的自行交流等方式。
另外,中縫協將繼續召開面向行業重點企業的主干企業峰會、出口企業座談會、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市場發展論壇等專題會議,探討規范行業出口秩序的組織架構、涵蓋內容和實現途徑,宣傳有關出口貿易的法律法規;發布出口誠信狀況,揭露違法行為,打擊假冒偽劣,為引導出口企業理性競爭、和諧發展,推動和樹立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整體形象。
最后,楊曉京秘書長說,雖然目前市場秩序較前兩年相比有所好轉,但我們要認識到,引導行業構建有序的市場秩序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時刻不能松懈,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又要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建設,在行業中形成誠信經營的氛圍,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