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文化與小資營銷
什么是小資群體?
很簡單,有一個順口溜就可以定義他們的特征:
住公寓,開小車,工作就在寫字樓;
喝咖啡,吃西餐,健身要去俱樂部;
愛上網,貪聚會,一有假期去旅游;
入會員,刷金卡,沒事也要雇保姆。
……
這就是小資群體。
“小資”原本是一種浪漫思想的象征,獨立于社會群體而存在;而在當今這個社會卻演變成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甚至成為一個特定社會階層的專門稱謂。更確切的說,“小資”被看作是中產階層文化的別稱,它已經演變成社會時尚的潮流。
正因為中國城鄉居民全面邁向“小康社會”,尤其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得到了快速提升,在中國的大中城市已經開始出現了一大批小資群體。
他們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影響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分化,從根本上改變市場經濟發展模式與營銷理念。
“小資”一詞近幾年非常流行,凡是和“小資”掛上點鉤的東西總是賣得很好。“小資”是目前中國都市最被推崇的生活方式,他們擁有不俗的收入和物質享受,更追求與眾不同的生活品味及獨樹一幟的精神生活。這種“小資”生活是大學生們所向往的生存狀態。28%的大學生明確表示向往“逍遙自在的小資生活”,占被調查學生的最大多數,同時有25.4%的大學生希望過上“舒適安逸的白領生活”。
小資生活與大學生既希望時尚又不愿趨附潮流的心理特征是一致的。其具體表現為:穿著上要求講求一定的品位,但是又不能是最流行的服飾,不求最貴,但又不能缺少個人的自我風格,因為他們要保有個性;在飲食上,希望能吃遍新奇的食物,并且能經常出入一些高檔的餐廳、酒吧、咖啡廳,他們喜歡喝紅酒,喜歡喝荼;在文化消費上,他們都表現出一種懷舊心理,老唱片、經典電影是他們的最愛,更多地是看一些歐洲的文藝片,他們喜歡聽一些外國古典音樂、爵士樂、中國傳統音樂……而對于國內引進的好萊塢大片卻常常是抱著漠視的態度。
旅游是這個群體的共同愛好,但是地點的選擇偏重于具有古樸民風的地方,如鳳凰、九寨溝、麗江、西藏;在文化修養上,他們崇拜海明威、福克納、馬爾克斯、卡夫卡、普魯斯特、博爾赫斯、卡爾維諾、昆德拉,他們有著極高的外語水平,至少精通英語,通曉日語、法語、德語等更好。對于現代高科技產品,他們懂得充分利用互聯網作為工作、生活的工具。小資所有的一切在大學校園里都可以見到。
但是筆者發現,小資這個詞已經在城市白領中間橫行了多年,一提到小資,那便是時尚、新潮的代言人。但隨著越來越多人標榜自己的小資品位,這個曾經是生活品位、精神追求的代名詞,慢慢成了花費無度、虛榮、無病呻吟、矯情、自憐自艾等的代言。
小資是小資產階級的簡稱,大資,顧名思義,就是大資產階級,那得有錢,而且是相當有錢,他高過中產階級的上限,過著平常人想象不到的生活。但今天流行的大資,不是簡單有錢就可以跨入的行列。那么,大資和小資有什么區別呢?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