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服裝明令禁止為何卻屢禁不止?
近日,在曹狀元街仍有不少門面長期經營“垃圾”服裝。
接到反映后,筆者來到現場。這里約有六七十間服裝店面,所有的店面均無店名、招牌,在每間店內的墻上掛滿了春夏秋冬的各式衣服。而在擁擠不堪的門面通道上掛著一排排標價為5元或10元不等的毛衣、裙子……整個室內環境充斥著一種刺鼻難聞的氣味。
筆者隨便走進一家店鋪,一名男營業員馬上向筆者推薦了一款喊價40元的襯衫。筆者發現,這款衣服的領子上除了有外文商標以外,再無任何標識。該店的營業員說:“這雖然是舊貨,但你看這成色非常好,如果你要,價格還可以少點。”當筆者對服裝的衛生提出疑問時,這名營業員滿口肯定地說:“其他厚的衣服消不消毒我不敢保證,但放心,襯衣在進貨時絕對是消過毒的。”
在另外一間店鋪里,筆者看到地上放著一大堆凌亂、無包裝的服裝。該店的老板說,這些是剛到的貨,還沒來得理燙。筆者隨手在其店內寫著“僅售5元”字樣的一排衣服中拿起一條女式秋裙,上面還有一些斑點。這里的門面賣的大多是T恤、裙子、牛仔褲等,其價格一般在5至10元左右,如果是還價,甚至還可以更低廉的價格買到。
一位前來選購的女性顧客說:“這里的服裝很便宜,而且款式也不錯,我都是到此來淘衣服,聽老板說,這些服裝都是經過消毒處理的,所以也就沒考慮衛生問題,再說,買回家后,我自己也得重新洗燙嘛。”
據了解,多年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衛生部就發布了《禁止銷售進口舊服裝的緊急通知》,并在通知中解釋:這些舊服裝,實際上是國外廢棄的破爛。穿著這些服裝,將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更有損國格和人格。
既然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為何卻屢禁不止?
采訪中,一位在曹狀元街做飲食生意的市民說:“為何對于垃圾服裝相關部門已經明令禁止銷售了的,怎么直到現在,這個舊貨市場仍然存在?”
對此,筆者聯系了南明區工商局。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曹狀元街的這個舊服裝市場,區工商部門聯合衛生、公安等多個部門進行過多次整治。但由于這些經營戶總與執法人員玩“躲貓貓”的游戲,導致整治后又死灰復燃的現象發生。針對這一情況,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查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