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縫制機器供不應求
中投顧問提示:武漢市縫制機械商會第一次會員大會上,60余家武漢縫制設備商喜笑顏開。隨著紡織行業振興規劃的落實,去年底開始,上游縫制設備業明顯復蘇,零部件到了供不應求的狀態。
企業爭食280兆瓦蛋糕 光伏發電前景可期
“用武漢話說,就是連渣子都賣完了!”武漢市縫制機械商會第一次會員大會上,60余家武漢縫制設備商喜笑顏開。隨著紡織行業振興規劃的落實,去年底開始,上游縫制設備業明顯復蘇,零部件到了供不應求的狀態。
進貨像“虎口拔牙”
“找零部件廠商拿貨,不僅要現金,還要搶時機,跟虎口拔牙一樣。”目前,國內縫制機械生產商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區。武漢市縫制機械商會會長、武漢遠久縫紉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文博說,上月去江浙取貨,拿到了電機頭,拿不到臺板。最終找關系,以每件加20元的高價湊齊了一部縫紉機的最后一個零部件。平時,這個零部件的利潤也才10元錢。
即使這樣,周文博還是有得賺。往常一過4月份,縫制設備行業就進入銷售淡季。“今年形勢太好了,”周文博說,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額、利潤雙雙超過去年全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業內人士稱,金融危機使非剛性需求的服裝業受到很大沖擊。經濟回暖后,服裝廠訂單滿天飛,需要大批縫紉機,落寞了許久的縫紉機零部件企業也由此被激活。
5年黃金發展期將至
目前,武漢有300多家縫制設備商。武漢縫制機械商會統計,今年1—7月份,武漢縫紉機行業的產量與去年全年持平,估計今年全年增長速度將在40%—50%,整個行業產值達到10億。
湖北省服裝商會負責人稱,湖北潛江正規劃中部最大的“國際服裝產業園”,服裝業向中部轉移是大趨勢。這將給武漢縫制設備商提供新的銷售渠道。一家衣車行總經理說,以前武漢服裝企業多從廣東、北京等地采購設備。近5年來,本土縫紉機企業提檔升級,開發出各種新設備,已能完全滿足本地企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