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錯位經營全年無休經營——老牌紡服專業市場的“新生物語”(下)
隨著二三線城市的快速擴張、商業模式不斷的更新,老牌專業市場如何面對新時代?如何科學有效的轉型?以及“轉型后”如何適應和發展等問題,一直是各市場老總、業界專家學者探討的熱門話題。
老牌專業市場的轉型面臨著模式多元化、對手強勁化、方式特殊化、結果多樣化等多方面的問題。本報從多個領域和角度探秘老牌專業市場更新轉型的“新生物語”。
四季青 跟著需求走才是硬道理
新市場與老市場形成錯位經營
2008年10月21日,四季青服裝集團旗下的杭州四季青服裝大市場正式開業。該市場位于中國四季青服裝交易中心一期C2區塊,與新的杭州長途客運中心一路之隔。市場占地2萬平米,分服裝交易和倉儲物流兩大區塊,地下一層,地上五層,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近3000家商鋪,由四季青服裝集團獨家投資建設近10億元打造。
杭州四季青服裝大市場,與四季青老市場是一種市場細分和互相依存的關系,老市場因地處城區,今后將以窗口看樣訂貨為主,走中高檔、精品化路線,而九堡的新市場將秉承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的傳統,以經營中低檔服飾為主,讓時裝平民化,在立足本地的同時,加強對外輻射,不斷完善現代市場的多種功能,新老市場將形成錯位經營。
四季青服裝集團總裁祝慧良表示,杭州城市東部服裝產業基礎較好,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的蓬勃發展為杭州服飾產業營造了良好的商業氛圍,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些都使四季青大市場在起步時就具備了承擔服裝行業樞紐重任的條件,有望打造全國最大的服飾交易中心、國內外中低端服飾產品合作平臺。
為提高四季青服裝大市場的整體利用率,市場主辦方將市場經營布局進行了合理的規劃。1、2樓都是9平方米的標準攤位,分別經營本地的加工服飾和廣東服飾;3至5樓是為服裝經營大戶和品牌服飾區域代理所預備的30~300平方米不等的大開間,便于他們進行品牌展示和新品發布。
按照祝慧良的構思,新市場將利用自身的優勢逐步承接老市場的批發功能,并秉承“中國服裝第一街”的文化傳統,在立足本地的同時,加強對外輻射,不斷完善現代市場的多種功能,新老市場將形成一種市場細分和互相依存的關系,進行錯位經營。
電子商務實現服裝市場全年無休市
作為“中國服裝第一街”的龍頭企業,四季青服裝集團與時俱進,整合了杭州四季青服裝特色街區17家服裝批發市場的資源優勢,打造了大型的服裝批發交易電子商務網站。
早在2002年,“四季青”就做了一些電子商務的探索和嘗試。2006年,作為全國第一個由批發市場官方運營的服裝交易平臺,四季青服裝網通過網絡媒介,把在各市場上市的服裝新款,同步搬到網上,讓采購商,特別是受地域、時間、精力、成本限制的服裝中小批發商通過網站就能完成對“四季青”服裝的選樣、訂購、支付,并享受送貨上門的服務,感受到方便快捷且有明顯價格優勢的網上批發服務。四季青服裝網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由服裝內銷實體交易市場供貨、官方服務和運營的網站,并以一級服裝批發市場的服裝款式和價格,帶動了整個四季青實體市場的同步發展。
2008年10月10日,“四季青服裝集團”與“阿里巴巴”強強聯合,結成戰略聯盟,通過網絡為媒介,實現“實體店”+“網店”雙重保障,把在各市場上市的服裝新款,同步搬到網上,讓采購商不再受地域、時間、精力、成本限制。
隨著雙方達成合作,四季青服裝集團總裁祝慧良“兩個市場”構想的成效日趨顯現,阿里巴巴提供的3250多萬網商以及每天海量的信息和交易,為市場商戶提供了夢想的大市場。四季青服裝網為每一個商鋪都配備有同步的網上店鋪,讓每一個市場內的商戶都能享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財富和價值。“四季青”也成為真正意義上,全年、7天、24小時無休的專業服裝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