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失調的供應鏈回復正常
所有生產商都知道,通暢的供應鏈能夠確保產品從生產的初始階段一路順暢地流入客戶的手中。然而,失調的供應鏈則會導致更高的成本、低劣的質量以及差勁的客戶服務。如果公司能夠深入了解其供應商的能力及其自身需求,并努力利用掌握的情報提高自身的整體供應鏈效率,就能極大地增強業務,贏得競爭優勢。
舉例來說,有一家美國生產商,面臨著需求波動帶來的挑戰,當前正努力通過其供應鏈獲得關鍵的生產組件——然而該生產商卻屢次遇到諸如交付延遲、質量問題以及高昂的進貨物流成本等問題。新產品的推出、日益加劇的競爭、促銷、營銷活動以及消費者期望值的轉變都會攪亂供應鏈的正常運作。盡管這家公司已經成功地適應了需求的波動性,但是其供應商卻并非如此幸運——主要供應商都試圖想要解決意外增加的組件采購需求。由于生產商經常在最后時刻下達或取消訂單,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影響其供應商的運營質量與成本。供應鏈壓力如何引發重大問題,繼而又帶來浪費和費用過高的問題,以及生產規劃的改善與新的產能投資將如何有助于推動供應鏈改進。
協調的供應鏈:四大效益
協調統一的供應鏈將有助于降低成本、減少投資、提高質量以及改善服務。
降低成本。一旦生產規劃與進度安排的效率提高,所有成本均有所下降,其中以加班費和生產線換型成本的下降幅度最大。如果我們將供應鏈成本定義為與運輸、倉儲、庫存持有成本以及制造業差異相關的所有成本,其實我們還是可以期待實現20%的成本削減目標的。
減少投資。當我們在未來需求的基礎上做出決策之后,需要盡可能采取激勵的方法,以期獲得更加準確的產能投資預測。設備的優化利用有助于將供應鏈相關投資降至最低,而更準確的產能預測則又能避免系統過載和費用高昂的外包需求。此外,加強對需求的關注也有利于降低整個系統的庫存水平。
提高質量。統一協調的供應鏈有助于避免系統過載和最后時刻生產變化,同時也可以降低系統變動性。對于一個系統而言,若能以最佳水平及更加恒定的速度運作,系統錯誤率就會相對較低——如果確實無法避免系統錯誤的發生,那么我們也可以輕松地識別錯誤并加以管理。
改善服務。協調的供應鏈能夠帶來更加穩定的系統,而這一更穩定的系統能夠幫助我們更加輕松地識別需求變化,作出應對,提高公司的運作效率,最終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
供應鏈失調問題及其原因
需求不穩定性。通常生產商會通過不斷調整生產計劃來響應需求波動,從而推動供應需求的調整。即使沒有遭遇到比生產商所受的需求波動更多的影響,供應商也對此深有體會——即所謂的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供應商被迫不斷調整其生產計劃,以滿足生產商的采購需求,但最終它們卻總是不得不采用加班和持有過剩庫存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產能投資不足。如果供應商在未明確生產商采購需求的前提下已經投資了某種專用產能設施,那么可能就會面臨重大風險。一旦產品賣不出去,這一昂貴的生產設施就會成為閑置品。因此,供應商的產能投資總是低于預期需求。此類投資不足的現象通常以生產線超載的形式出現,導致產品延遲推出、延時交付、質量問題以及低劣的服務質量。供應商往往不會為產能投資不足承擔責任(其實它們也很難自圓其說),因此通常由生產商負責識別投資不足的癥狀,并快速作出應對。
供應商產能過剩。生產商經常會夸大需求預測,誘導供應商進行充足的產能投資??浯笮枨罂赡軙е鹿坍a能過剩,反之又會推高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成本。這似乎是高價值組件產業中的一個常見問題,比如汽車和航空業,通常這些產業使用的設備價格昂貴。供應商產能過剩的現象同時也是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的一大常見問題,當實際需求低于預期需求時,供應商往往缺乏勞動彈性化,無法適當削減人員配置。
完美的供應鏈?
在一個完美的世界,真正協調統一的供應鏈中只能有一名決策者可以獲得所有必要的信息。該決策者同時也擁有相應的獎勵機制與決策權,將供應鏈成本降至最低。我們可以采用幾種主要方法來恰當地調整供應鏈。
了解真實的需求量信息。獲得全面的需求信息的供應鏈經理往往能夠做出更好的規劃,避免浪費。供應鏈經理與供應鏈合作伙伴頻繁開展準確的信息溝通,有助于了解真實的需求量,而協同規劃與預測工具則可以改善信息共享。在過去的幾年中,新技術的發展為供應鏈協同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如果想要實現真正的協同效應,我們必須擯棄過去為避免供應短缺而夸大需求量的做法。
改善供應鏈總成本的透明度。為了做出決策以維持較低的供應鏈成本,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供應鏈上下游所有合作伙伴的成本。但是大多數供應商為了保護其核心知識、競爭優勢以及議價能力,都試圖“隱瞞”其真正的成本,使得我們很難輕易獲得他們的成本信息。然而,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有辦法更好地了解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成本結構。例如,某些原始設備制造商在其工廠內部建立了與供應商類似的生產作業部門,從而能夠合理地估算出供應商成本。
統一獎勵機制。在最佳運作的供應鏈中,如果供應鏈經理能夠準確地預估需求量,就能獲得一定的獎勵。事實上,即使供應鏈經理已經獲得了所有必要的信息,但是他們依然不是十分樂意幫助供應鏈合作伙伴降低成本,除非能夠獲得相應的獎勵。況且公司高管也并不要求自己的經理幫助供應鏈合作伙伴降低成本,除非公司能夠共享利益。我們經常建議供應鏈經理簽訂共享節約協議,并在達到運營目標后獲得獎金(折扣)。而最佳獎勵往往是與降低供應鏈總成本掛鉤的。
決策協調與合規跟蹤。如果沒有供應鏈上所有公司的協同行動與絕對合規,那么減少供應鏈浪費的希望將十分渺茫。通常而言,一個強大的供應鏈參與者會在確保協同與合規方面起帶頭作用。但是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強大的參與者,我們也可以建立一個跨公司組織來填補這一角色空缺,負責供應鏈協同與合規,并授予決策權,從而實現成本節約目標。
通過重點關注以上四大領域,供應鏈經理將獲得調整供應鏈的必要信息、獎勵機制及權力。 (作者Joachim Ebert為科爾尼合伙人,常駐芝加哥辦事處。作者Joan Gelpi為科爾尼咨詢顧問,常駐紐約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