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在網絡媒體傳播環境下的品牌危機
近幾年來的中國市場對眾多知名品牌來說可謂多事之秋,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國美電器黃光裕被拘事件、百度搜索門事件、萬科捐款門事件、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眾多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度越來越低。泉州鞋品牌經過30年的發展,涌現出一大批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在網絡媒體新傳播環境下,同樣也面臨著品牌危機。
2000年以來,福建鞋企的一輪“造牌運動”,讓企業在市場上走得順風順水。因為,品牌的感召力讓企業在市場上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擁戴,品牌價值也在推動著企業的不斷向前。然而,近幾年年國內頻發的品牌危機使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遭受到沉重的打擊。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中國制造出現了OEM(貼牌生產)和自主品牌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在以外向型加工為主的一些制鞋企業因金融危機而“斷糧”陷入困境時,李寧、安踏、特步等發布的訂貨會資料卻顯示,09年訂單將增長30%,且價格上調10%。
由于擁有自主品牌,這些品牌不但未受金融海嘯沖擊,反倒在09年次季獲得更多訂單,訂單量增幅超過三成,價格亦上調一成左右。記得溫總理在珠三角考察時就總結感慨過,這次受影響最大的是中小企業,尤其是單靠出口貿易和OEM的企業。而名牌企業、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免疫力要強得多。僅以東莞為例,就有上千家制鞋廠因接不到國外訂單,資金鏈、現金流斷裂而宣告停產關門,而這些鞋企共同特點就是以“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為主業。
品牌的力量,可以使企業的發展迅速擴大;在以后的經濟格局中,也只有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領先優勢。正如,國美電器老總黃光裕在參加福州國美總店2周年店慶的那一天,也正是福州最后一家本土電器行宣布歇業的日子。
維護品牌“馬拉松式的堅持”
2008年,富貴鳥集團投資4.5多個億新建的兩座廠房正式投入使用。據董事長林和平介紹,在2006年,他就開始計劃和籌備新廠房的建設。之后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兩個現代化新廠房建成,并引進了意大利世界先進水平的制鞋生產線。
這樣的投入,在這個經濟蕭條的時刻,無疑是“逆流而上”。但林和平卻為此舉頗感自豪。他說,這次金融風暴絲毫未能影響他既有的計劃。戰略問題是品牌發展的基本條件,依照他對未來兩三年的規劃,繼續投入使用新廠房,是必走之路,他要加強營銷,拉動內需,對未來做長遠的打算。“廠房的擴大,是生產力的擴大,事實上可以成為力量型的支點,來撬動金融危機后的品牌戰略。鞋業始終是個大市場,后危機時代,市場經過了洗牌,業內經過了重組之后,我們該如何抓緊布局這個大市場,就得依靠已擴大了的生產力來實現企業的整體實力升級和長遠布局。”
事實也證明,自有品牌的確成了企業自救的法寶。因為就目前這種情況,好的企業和好的產品更能被凸顯出來,自主品牌廠商能以更短的時間實現與世界接軌。對于制作銷售成品鞋的鞋企而言,更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要創建優秀的品牌就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品牌成長戰略計劃作為指導,首先鞋企要在產品的品質上下功夫,無論是款式設計或者是材料應用,都應該精益求精,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資源來不斷提升產品的價值,包括先進的設備工藝、創新的科學技術等,并以目標市場的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研發出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獲得市場最大程度的滿意。其次,通過正確的市場定位和地理分析,鋪設品牌終端,建立起完整的銷售網絡體系,使產品能夠借助這些渠道展現在消費者的面前,順利地實現銷售工作。
2000年以后,泉州鞋企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風風火火的“造牌運動”后,涌現了一大批全國知名企業,一度使“晉江模式”廣受媒體關注,泉州人對品牌的重視程度也可以從“晉江人”三個字被注冊成商標看出。但曾幾何時,從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從頻發的品牌危機,都在預示:只要堅守質量一關就可以維持一個企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對于媒體而言,品牌丑聞在今天似乎具有更強的“喜聞樂見性”,尤其是在網絡傳播之中,不少品牌危機會被聚集成更大的危機,就如陽光下的凸透鏡,很多品牌就此被聚焦、灼傷。當品牌危機發生時,媒體會關注危機并進行廣泛持續的報道。媒體之間的傳播互動性、信息源的多樣性、不同要素相混合,讓信息產生核裂變效應。當品牌危機被媒體揭露出來時,必然損失企業品牌形象,形成品牌危機、信任危機。
企業品牌危機在媒體報道的影響下,勢必會在品牌受眾當中引起進一步恐慌。他們對品牌的感情和思想因外界刺激,可能轉向同一方向,自覺個性消失,成為一群被組織化了的群體。另外,消費者覺悟提高、網絡社會帶來的消費者話語權的強化,使得消費者長期被壓抑的心理在外界較為寬松的環境下爆發群體性的不理智的極端情緒與行為,使企業的品牌危機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