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價格“一漲一降”的背后——中國服企遭遇“被漲價”?
今年以來棉花等原材料價格一路走高,再加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不少專家預測,今年下半年服裝價格將有較大漲幅。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衣著類產品消費價格卻在下降。
這“一漲一降”的背后到底有什么……
漲還是不漲?
對達麗服裝公司總經理吳允鋒來說,這個問題確實有點撓頭:面料漲價了,員工工資也提了,但公司的產品卻不敢貿然提價。
吳允鋒的這種心態,在今年的服裝生產企業里面,頗具代表性。
原料成本:這個真漲了
今年7月5日,國內棉花“328指數”達到18371,比2009年同期上漲43%左右,比年初上漲約24%。這個史上最高報價讓面料企業大為吃驚。另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山東口岸進口棉花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65.1%和1.3倍,上漲39%。
棉花漲價,面料企業叫苦不迭,也直接導致了服裝生產加工企業原料成本攀升。達麗公司吳允鋒介紹,棉紗去年底還是每噸2.2萬元,今年漲到2.8萬元,面料成本總體約上漲1/4。
但原料成本上漲目前對服裝生產企業來說,總體影響并不算大。鄭州婭麗達服飾公司董事長趙孫立說,今年的面料價格和去年相比上漲了10-15%。但面料占服裝成本比例不大,因此面料漲價對企業雖然有一些影響,但不是太大。浙江雷奇服裝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樓鳴也告訴本報記者,公司購買的服裝面料價格雖然上漲,但與以前也差不了多少,上下幅度不大。而且,公司是提前采購一個季度的面料,現在還是用的還是6月份采購的面料的存量。
看來,從棉花原料漲價到面料企業,再傳導給服裝生產企業,最后到消費市場,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況且,原料價格也是隨著市場波動。從8月10日起,國家開始投放60萬噸拋儲棉,按照日拋儲量約1.5萬噸,去掉節假日,本次拋儲總共可以進行約2個月的時間,此次拋儲將延續至國慶節后,趕上新棉上市,價格將進一步下探。
員工工資:這個必須漲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報告,今年二月初,江蘇省帶頭上調最低工資后,中國加薪潮逐步由南部向內陸省市蔓延,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天津、山西、山東等14個省市陸續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幅度都在10%以上。其中廣東省平均上調幅度更達21.1%。
全國范圍的加薪潮直接影響了勞動密集型的服裝行業。深圳贏家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靈梅介紹,該公司最近每個工人每月加了200元,現在工人月薪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還要包吃住,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在深圳很難留住熟練工人。
根據上市公司特步公開的報告,今年上半年,特步員工成本從去年同期的8131.8萬元增加至9534.5萬元,同比增加17.2%;而另一家上市公司安踏的報告稱,今年上半年直接工資開支為1.449億元,同比增加20.6%。
但加薪的社會呼聲盡管很高,但不少企業卻顯得很低調,尤其是中小服裝企業。浙江雷奇公司樓鳴對于員工加薪的話題未予正面回答,福建達麗公司稱有增加但不是很大,只有地處中部的河南鄭州婭麗達公司表示員工薪酬已不比沿海低。
據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國內勞動力價格上漲是大勢所趨,但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和不同規模的企業,其加薪情況不會同步。總體上說,低端勞動力仍然是供大于求,加薪不會很大;中西部勞動力大省加薪不會很明顯;大量的中小企業,加薪情況也不會很樂觀。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