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找到好的產品?
本文適用于三類群體:代理商、消費者和欲打擊競爭對手并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的廠商。
代理商如何快速找到好的代理品牌?
消費者如何快速找到好的產品?
廠商如何更好的打擊競爭對手、誘導消費者選擇自己的產品而非競爭對手的產品?
以上問題的答案,皆在以下。
如何快速找到好的產品,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判斷:
首先,看企業的實力。說得直白點,就是看企業的注冊資金、員工人數、整體規模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看企業的注冊資金。
以軟件行業為例。如果一個軟件企業的注冊資金在50萬以上(含50萬),那就說明這個軟件企業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如果注冊資金在100萬以上(含100萬),那就說明這個軟件企業在行業內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和實力,綜合實力較強,其產品和服務將有較大保障。反之,如果一個軟件企業的注冊資金就是10萬、20萬,甚至就是那么幾萬,乃至于沒有注冊成為公司、企業,那么這種軟件企業綜合實力肯定非常弱小,產品和服務沒有多大保障。
注冊資金在很多時候,就是企業實力的一塊敲門磚;代理商選擇代理品牌,或者是消費者選擇產品,很多時候通過了解企業的注冊資金,就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身”,減少犯錯誤的機會。
其次,看企業的專業性。眾所周知,“術業有專攻”;凡是專業從事某個領域的企業,在該領域的綜合實力是要強于從事多個領域的企業。
我們知道,格力在國內空調領域獨領風騷多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格力專注于做好它的空調產業,而沒有象其他很多家電企業一般,“多元化擴張”,“因為專,所以精”。一直到現在為止,格力空調的口碑和市場份額都是大家非常認可的。
同理,有些企業注冊資金很嚇人,但是他們介入的領域也是極其眾多。這些企業,除了極其少數幾個核心產業以外,其他產業僅僅是“掛羊頭,賣狗肉”,核心競爭力遠遠比不上那些專注于做某個領域的企業。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不管是代理商,還是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盡量選擇那些專注于做某個領域的企業,這樣風險更低,增長潛力更大。
第三,看產品的價格。通過上面兩步,結合我們自身需求,我們就可以列出比較符合我們需要的品牌,最后通過價格,綜合評定,從而找到最合適的產品。
實際上,當我們走完上述兩步后,我們就可以列出一系列比較符合我們需求的品牌名單,然后逐一詢問其價格。基本上,在這些“同類型、同檔次”的品牌名單中,我們可以遵循“誰的價格最低,我們就選擇誰”這個原則。
這一原則,同時也是我們在市場競爭環境中尋找“性價比最高產品”的原則!
以上所述,即為快速找到好的產品的“捷徑”,雖然偶有偏差,但是整體策略是正確的,同時也是非常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