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商貿企業 調整中謀劃未來
留住人才已成為縫機商貿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
相對于整機企業、零部件企業,縫機商貿企業受困于體制、規模、運營模式等束縛,整體發展相對緩慢。同時,市場惡性競爭行為、用工荒問題等已成為嚴重影響和制約縫機商貿企業發展的“老大難”。針對此,不少商貿企業也積極探索,試圖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科學的人才機制等手段,在升級調整過程中謀劃新的發展。
視點
整機、零部件、商貿是縫制機械行業整體產業鏈上的三個主要環節,它們的發展速度影響著行業整體的發展。在本輪行業升級調整中,整機企業轉型步伐穩健,動力十足,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零部件轉型步伐雖落后于整機企業,但也正在積極尋求升級的途徑;商貿企業則受困于體制、規模、運營模式等束縛,整體發展相對緩慢。
為深入了解經銷商的經營現狀,針對行業商貿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制定對策,近期,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商貿委主任胡淼海,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楊曉京一行走訪調研了浙江東陽、義烏、杭州三地的幾十家縫機商貿企業,并通過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了經銷商對行業商貿領域發展的真知灼見。
■市場持續向好 貨源不足成瓶頸
2009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從回暖到復蘇的“V”字形運行軌跡。從表現來看,行業持續向好的走勢將行業整體數據迅速拉高,即便是在第二、第三季度,也出現了罕見的“行業淡季不淡”的火熱景象。據統計,在本次調研的商貿企業中,今年銷售額增加幅度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普遍在30%以上,勇勝、匯全、恒通等企業甚至上漲了50%左右,而杭州海誠服裝設備有限公司則更是有望在今年完成3.5億元的公司銷售新紀錄。
針對當前縫制機械市場的表現,眾多經銷商普遍認為,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復蘇明顯,主要受益于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這種行業傳統淡季銷售不淡的市場旺銷局面至少將延續到今年年底。首先,在經濟形勢回暖、用工成本攀升、國家節能減排要求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服裝企業產能升級、成本壓縮、科技創新等任務日益緊迫,而加快設備的更新換代,通過引入高科技縫制設備實現生產力的升級成為了多數服裝企業的第一選擇。由此而引發的縫制機械市場需求構成了如今縫機市場火爆的外因。
此外,剛剛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尤其是作為行業產業鏈基礎環節的零部件企業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生產結構。當前零部件產業的產能不足,使得產業鏈供應脫節,整機企業“無米下鍋”,成為市場供不應求的內因。
市場需求旺盛與貨源不足之間的矛盾,成為當前困擾縫制機械商貿企業的最大問題。據杭州海城公司董事長屠葉根估算,因整機企業無法滿足其拿貨要求,今年其公司被迫放棄的訂單額達幾千萬之巨。
■服務成本上升
呼喚新標準出臺
在本次中縫協的調研中,有經銷商提出,縫制設備市場火熱的同時,經銷商所面臨的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
一是,服務成本的日益上升。在浙江義烏地區的座談會上,部分經銷商反映,縫機商貿企業在售后服務方面缺少規范、統一的行業標準。如:服務年限、服務范圍等細節由各整機、商貿企業自己制訂,甚至成為捆綁銷售的主要手段。為了搶奪重點客戶資源,部分經銷商以延長免費服務年限、附加售后服務項目等手段進行競爭,無形中間接推高了銷售成本,對行業商貿體系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是,下游服裝企業對維修服務要求苛刻。一些偶爾出現的跳針、線跡偏差,甚至是操作不當引發的小問題,服裝企業都會要求經銷商進行上門維修。一位義烏的經銷商說,他的客戶有一部分在東陽地區,僅單次維修的出行成本就高達幾十元,隨著維修次數的不斷增加,其銷售利潤基本處于持平,甚至是虧損的狀態。
因此,眾多經銷商呼吁,希望盡早出臺售后服務等方面的行業標準,對服務年限、服務范圍等細節進行有效的規范。浙江省義烏市縫制機械技術行業協會會長、義烏東方縫制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云表示,將根據當地商貿企業的要求,在綜合各方意見之后,在義烏區域內進行售后服務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并將相關標準上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進行討論,預計該項工作將在年內完成。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