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業“粗放式圈地”模式下的營銷困局
2010年,對于鞋服企業注定是個充滿挑戰的年份,是行業轉型與突破的關鍵之年,如果不能夠及時轉換經營思路和模式,勢必有一大批品牌面臨淘汰的局面!
粗放式圈地模式下的市場困局
近幾年,隨著運動品牌、男裝品牌及休閑品牌在國內市場大肆圈地拓展,中國鞋服行業的競爭態勢已十分激烈,這將給整個鞋服行業營銷模式帶來根本性的變化。以幾家國內知名運動品牌為例:李寧,2009年店鋪數量為7249間,比上一年度凈增加1004間;安踏,2009年的門店數量約6600家,比2008年5900家增長約12%,而2010年度計劃增長到約8100家;KAPPA,2009年度店鋪數量為3511間,比2008年的2808間凈增加703間;美特斯邦威,2009年的店鋪數量為2863家,其在2009年一年間砸下近10億元,包括在浙江、福建等6省買下約3萬平方米的6處商業地產,涉及金額達到7.85億元,在上海等16個省市租下33處門店,門店的總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涉及租金1.47億元??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以運動品牌為首的國內一線鞋服企業圈地運動極為猛烈,業內甚至有傳鴻星爾克2010年計劃將店鋪數量急速擴張至10000家左右,這樣的結果就是直接導致了全國二三線城市店鋪租金的直線上漲。據我們在市場一線考察的情況,2010年部分省份的縣級城市中,一個二類商圈40平方米左右的店鋪一年的租金可以高達2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十幾二十萬元的轉讓費,不少省份地縣城市的商業店鋪租金上漲幅度為50%~100%。這樣,對于眾多的二三線品牌而言,也就直接增加了拓展店鋪的難度和經營壓力,不少企業都制定了拓店的計劃,但實際的進度都很不理想。其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店租過高后,哪怕是按照較高的店鋪運營回報率都賣不出利潤來,如此就極大地增加了代理商及加盟商經營店鋪的壓力,最后大家都是在為房東打工!如果按照這種勢頭發展下去,最后的結果就是強者恒強,而弱者恒弱,從而拉大兩極分化的差距,甚至直接導致一批品牌從市場上消失!而事實上,即便是部分知名品牌如361度、匹克等,在部分市場上的加盟商也因此而關閉店鋪!
2009年以前,行業內圈地運動的主流方向還是圍繞著二三線市場所展開的,隨著城市商業店鋪租金的迅速上漲,一些轉型慢的企業還在寄希望于一二線品牌來不及拓展下級市場,自己仍然有市場發展的空間,但是轉眼間形勢突變,自2009年以后,圈地運動已經迅速下沉到四線市場,即大量的鄉鎮市場,而且這場攻勢恰恰是由一二線運動品牌所發起的,李寧、安踏、特步、鴻星爾克在市場上遍地開花,貴人鳥、喜德龍步步緊跟,市場上留下來的空間越來越少;當然,另一些運動、男裝及休閑品牌同時也在反向圈地,比如361度、利郎、美特斯邦威等,他們在一線城市主流商圈投巨資或租或買建立旗艦店,這已經是另外一種思路的圈地運動了,更傾向于強化品牌價值與客戶體驗。
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這些品牌招足了商、圈夠了地的時候,他們接下來應該怎么辦呢?這樣的問題背后其實隱藏的就是:如何才能真正持續推動鞋服企業業績的增長?目前,市場上這樣的問題已經屢見不鮮:不少加盟商在加盟開店后,一直面臨經營狀況不佳的局面,而又得不到企業足夠的支持,最終不得不將門店轉手或者轉做其他生意。如果這些還在不斷擴張的企業不能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則必將面臨這樣一種災難的威脅:有朝一日被加盟商集體拋棄!只有真正解決了專賣店生存及發展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掃除企業持續成長的障礙。
事到如今,我們不得不對近年來迅猛發展的圈地運動進行一番反思了!這幾年來,一直指導整個鞋服行業開展圈地運動的思想,就是以安踏為首的閩南運動品牌及男裝品牌所倡導的九字真言:多開店、開大店、開好店,以及“大城市多開店、小城市開大店”的延伸法則,但就2010年的市場環境來看,除了那些有資金實力、有品牌影響力的部分一線品牌而言,鞋服企業是否真的還能夠依靠這九個字來拓展市場?
請大家仔細回想一下,這九個字誕生的背景是什么時候?安踏在2001年正式開始啟動品牌專賣體系之時,整個行業的運作都處于粗放式的傳統批發模式,安踏以其遠見與魄力展開了品牌化的圈地運動,在那個階段,多開店、開大店、開好店,無疑最符合當時的市場環境,但我們要思考的是,那時候有現在如此眾多的競爭品牌嗎?有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嗎?店鋪經營的成本有現在這么高嗎?品牌傳播的環境有現在這樣多元化嗎?安踏以及后來跟進的眾多運動品牌及男裝品牌,他們的成功是在那個市場環境下的成功,但對于目前實力還不夠強的眾多二三線品牌而言,是否還能夠按照已經成功者的游戲規則來玩呢?恐怕這只是強者的商業邏輯,而根本沒有弱者話語的空間!在整體鞋服行業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今天,圈地運動仍然需要,但是圈地的模式已經到了必須創新突破的時候了,圈地運動必須超越“多開店、開大店、開好店”,必須從當初粗放式的模式向精細化、精益化的方向升級發展,圈地運動決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我們必須展開一場全新的圈地運動變革!
“新圈地運動”,顛覆強者邏輯
在我們看來,傳統圈地運動規則下的“多開店、開大店、開好店”,在今天已經成為成功品牌的強者邏輯,其具有鮮明的時代背景,是粗放化品牌運作時代的產物;在如今品牌化運作成為主流的市場環境中,后來者如果還是遵循這種強者邏輯,用這種成功者創立的游戲規則與成功者對抗,那么注定將淹沒在一線品牌的陰影之中,真正的出路和藍海在于必須打破這種強者邏輯,完全用不同的思路來展開運營,其核心精髓即在于:“換個方向就是第一!”
我們倡導發起“新圈地運動”,就是要顛覆傳統的“多開店、開大店、開好店”,從粗放式的圈地轉向精益化的圈地!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多開店”已面臨可開的店并不多,“開大店”則面臨難以承受的租金成本,“開好店”則受制于貨品與品牌;因此,在“新圈地運動”中,我們提煉出“新九字真言”,即:定位店、組合店、聚焦店。以此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全新的顛覆性突破,另立后來者的游戲規則。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