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申貝重組“胎動”
上工申貝(16.31,-0.10,-0.61%)主業經營虧損,近日又出讓其全資子公司上工歐洲所持德國DA公司29%股權,市場猜測未來縫制業務退出的可能性很大。而將注入何種資產,頗引市場遐想。
作為國內縫紉機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工申貝(600843.SH)近年來深受金融危機影響,業績持續低迷。同時,作為上海市浦東新區國資委下轄的六家上市公司之一,它的業績是最差的,新區國資委領導曾公開表示過公司會重組。
近日,上工申貝將其全資子公司上工歐洲所持德國DA公司29%股權(237.8萬股)以現金方式受讓給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捷股份(7.47,-0.11,-1.45%)”)(002021.SZ)。此次資本騰挪,讓市場對上工申貝未來的整合有了更多的猜想。 中捷的野心 作為民企縫制行業的翹楚,中捷股份顯然是通過上工申貝搭上了通往國際市場的快車。 事實上,在今年3月25日,雙方在簽署《關于縫紉機業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時,中捷欲受讓的股權比更高,為43%,將近一半。 對此,上工申貝相關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之前受讓的份額太高,為了規避報證監會審批,而將受讓份額有意調低,但這并不排除未來中捷股份將分步“吃進”德國DA公司股權的可能。
而此前雙方的公告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這一猜測:根據實際情況和經營發展需要,上工申貝可向中捷股份轉讓DA公司和上工蝴蝶公司的絕對控股權。在上工申貝有意完全退出縫制設備業務,且中捷股份亦愿意并具備收購上工申貝剩余全部縫制設備業務資產時,雙方應積極商討該收購(轉讓)事宜。 此外,該人士還指出:上工申貝與中捷股份實際上淵源頗為深遠,遠不是近來簽署合作協議時才有交集的。 “幾年前,國家提倡要支持發展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當時就讓國有企業上工申貝出技術人員去支持、扶持中捷股份,可以說是一手帶起了中捷股份。后來才有了兩家越來越深入的合作。” 他還告訴記者:上工申貝的一位高管已經跳槽到中捷股份,因此中捷股份對上工申貝的底細非常清楚,未來完全有可能上演“蛇吞象”。
上工申貝的意圖 那么,對于上工申貝來說,又是什么原因讓他們達成此次合作的呢? 上工申貝曾因2005年完成對DA公司的收購而一度成為工業縫紉機領域規模居前三的跨國經營集團。但近年來由于下游紡織行業需求持續疲軟,其業績漸趨滑坡,2008年營業利潤為-1659萬元,2009年主營業務虧損更是擴大到32635萬元。今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500.19 萬元,營業利潤-596.27萬元。 上工申貝內部人士指出:“公司2/3的業務和利潤來自DA公司。現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制造業普遍受嚴重打擊,DA也未能例外,訂單量下滑了60%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DA公司業績不穩定,上工申貝與中捷股份的合作,不過是增加一個分擔虧損責任的砝碼。
同時,浦東國資委作為上工申貝的大股東,勢必要保住上工申貝這個殼。與中捷股份合作,也是為上工申貝下一步的整合作準備。 對此,上工申貝董事長張敏向記者表示:DA公司引入中捷股份,是相互利用優勢,DA有品牌、管理、技術的優勢,中捷股份有廠房、場地、低成本、低端產品的產業規模等優勢。“完全是互惠互利,資源的整合。” 然而,小股東姜先生的一席話令人頗為意外:上工申貝對德國DA公司的經營有瓶頸,主要原因是上工申貝在經營上并沒有真正掌握控制權,因此DA公司被賣掉股權并不奇怪,它相當于一只燙手山芋。 市場猜測:上工或成殼 正因為上工申貝主業經營虧損,市場猜測未來縫制業務退出的可能性很大。 去年以來的一系列行動似乎說明了其真正意圖。
2009年9月,上工申貝將全資子公司上海申貝辦公機械吸收合并為分公司;2009年12月7日,上工申貝發布公告,處置了分別位于西藏南路、羅山路和打浦路的公司地塊;今年3月,上工申貝與中捷股份的合作中稱,根據實際情況和經營發展需要,上工申貝可向中捷股份轉讓DA公司和上工蝴蝶公司的絕對控股權。 此外,上工申貝正在對其國內外公司進行裁員和調整,并做了債務重組。 上工申貝人士還告訴記者,處置地塊的2億多元收益已分別被用于歸還銀行貸款、向上工歐洲進行增資和債務重組、人員的削減費用和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同時,張敏回應記者:未來上工申貝的發展也可引入其他資產,并不拘所有制。目前符合發展的企業都在接觸,多方聯系、多方考察。但究竟引入什么樣的資產,還未接到浦東新區國資委的通知。 張敏的說法似乎印證了上工申貝可能將棄主業而謀求別的資產注入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