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品牌30年:走上現代化企業之路
從小作坊開始
1957年,三個棉花匠,響應國家“把小手工業者組織起來”的號召走到一起,成立了一家小工廠——港下針織廠,這就是紅豆集團的前身。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家小廠彈過棉胎,扎過掃帚,后來開始做衣服,一直在時代的大潮中起起伏伏。如今已成為江蘇重點服裝企業的紅豆集團,資產接近30億,擁有多個著名商標,在全國服裝行業中居領先地位。
1976年,在白茆鎮山涇村———江蘇常熟境內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村子,
一位24歲的年輕人發起成立了一個小小的縫紉組。說它小,因為只有11個人和8臺新舊不齊的腳踏式縫紉機,安置在一間借來的房子里,啟動資金是大家東挪西湊的。這個袖珍企業,就是日后坐擁幾十億元資產的波司登的前身。
1979年,幾個知青憑著2萬元的知青安置費,自帶尺子、剪刀在一間地下室里辦起了寧波青春服裝廠,后來大名鼎鼎的雅戈爾,就是脫胎于這個“青春服裝廠”,而其品牌Youngor也源于英文younger(更年輕的)。
1980年,晉江人洪肇明坐在家門口,看著窮得叮當響的家境,他決心要做出些改變。晉江人幾乎家家都會做衣服,這是他們的祖傳手藝。于是洪肇明到不遠的石獅市場買了四匹布,開始琢磨著做點服裝生意。但是洪肇明家徒四壁,連一張裁床都買不起。最后,家里的兩扇門板被洪肇明看上了,當即卸下來拼成了裁床。在這張“組合”裁床上,洪肇明開始創業,與兄弟合伙開辦“新藝佳麗服裝廠”兩年后,洪肇明在1986年開始獨立經營并創辦了“佳麗服裝二廠”,勁霸公司的前身正式誕生。
……
這就是那些如今在服裝產業中叱咤風云的大腕品牌誕生的一刻。
30年的時間不短,但對于有理想的品牌的百年大計而言,卻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從作坊起步的服裝企業們,如今都已經走上現代化企業之路,并經歷過一個一個十年后,逐步邁上新的臺階……
品牌服裝迎風成長
從手工作坊到現代企業生產體系,從品牌概念引入到名牌戰略,從現代經營理念提升到品牌價值創新,中國服裝品牌走過了一條認識、接納外來文化并開始把中國文化融入其中的過程,這個過程已經有了30年……
30年在人生經歷中是一個不短的時間,是到了走向成熟的時候了。但對于中國服裝品牌而言,30年的發展,并沒有像其他優勢行業那樣真正的“長大成人”步入成熟,還依然處于迎風生長的“青春期”。
如果將中國服裝發展的歷史放入整個中國發展的歷程來看,中國現代服裝業的30年,分成三個10年:第一個10年——三來一補帶動了產業,服裝制造由手工作坊向現代化企業轉變;第二個10年——開始引入品牌概念;第三個10年——開始引入一些現代的經營理念,特許經營、虛擬經營、多品牌、國際化、輕公司、快時尚開始受到關注。
中國市場最大的特點是龐大的消費群體和消費層次的多元化,這使一些品牌即使手法單一、系統缺失,也能支撐幾年甚至幾十年。但隨著中國服裝品牌的整體提升,消費者、消費市場也隨之提升。大浪淘沙之下,服裝品牌的生存空間逐漸變化,優勢逐步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