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企業主動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一邊是繼續高漲的人民幣升值國際輿論壓力,一邊是已經生存堪憂的大量中國中低端外貿企業。
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已經使得國內相關產業承受了巨大壓力。
10月29日,東莞市厚街鎮國際會展中心,為期三天的第十二屆中國東莞國際鞋展鞋機展進入第二天,但場面依然較為冷清。
“三天展期,能拉到一個客戶就算不錯了。”東莞海貝鞋業董事長查明對記者說。而多家參展鞋企亦同樣表示,近期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和工人短缺的疊加因素,使得企業利潤受到較大影響,而被迫的提價之舉,也使得部分客戶在流失。深圳市加工貿易協會副秘書長鄭建國告訴記者,該協會近期搞了一次“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影響”調查,在近70家調查企業中,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公司利潤影響在500萬元以上者,占比高達20%。加強內控管理和適當提價,成為各企業的可能應對之策。
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牌價的數據, 10月29日早間,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為6.6908元,相對6月重啟匯改之后的升值幅度近2%。而業內都估計,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幅度將會加大,年內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很可能突破3%;另有專家更預計年內人民幣升值將達5%。
珠三角外貿依存型加工貿易企業,又迎來了一場艱巨的生存之戰。
海貝鞋業鏡像
10月29日13時30分,東莞市厚街鎮下汴工業區海貝鞋業生產車間,工人們開始了下午的忙碌。
“兩條生產線,原來有100多人,近期就走了40多人。”廠長任堅定說。
海貝鞋業的產品全部銷往國外市場,雖然總體訂單充足,還有部分產品的訂單生產安排到了明年2月份,但記者依然在車間現場看到,因為沒有足夠的員工,有一條生產線已經暫停了一大半。
查明告訴記者,開工不足一方面與工人缺乏有關,另外也與人民幣升值擠壓利潤有關。“我們現在是有選擇地做訂單,利潤太低甚至不賺錢的訂單,我們就不接。”
海貝鞋業財務副總經理章桔透露,“目前海貝做的是高端鞋產品,行業利潤一般在10%左右。而近3個月以來,人民幣升值約達3%,對企業利潤構成很大壓力。雖然海貝鞋業已經采取各種方式盡量控制成本挖掘利潤,但由于皮革、五金等原材料國內采購成本普遍上漲了20%,最后的總收入依然會減少3%左右。”
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上漲,亦給海貝鞋業的利潤空間上了“緊箍咒”。海貝生產的鞋子,原料都是從南美等地區進口的真皮材料,目前其價格已從前期的每平方英尺7.5美元上漲到10.5美元,漲幅高達40%,而海貝的產品報價只上漲了7%左右。
而人工成本的上漲,也是比較重大的影響因素。生產廠長任堅定透露,目前海貝鞋業的人均工資已經從原來的1000多元上漲到了現在的2000多元。而今年6月份以來,東莞的企業工資就有過大約三四次上調,平均上漲了200元左右。
“各方面壓力都來了。”查明感嘆道。
由于匯率升值的因素,像海貝鞋業這樣的出口外貿型企業,已經和客戶以30天報價期來進行結算。在30日的報價有效期內,因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損失,由海貝鞋業承擔;30天之后的匯率損失由雙方各分擔一半。
除了高端鞋企之外,中低端外貿企業生存更為堪憂。按照查明的介紹,低中檔鞋企業的利潤一般也就在3%-4%左右。
查明的一位商界好友,經營著一家低檔鞋生產企業,依靠微薄利潤和大生產量維持生存。最低時生產一雙鞋只能純賺7分錢,但年生產量高達1.4億雙。就在上個月,這家訂單很多的制鞋企業突然倒閉了。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