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飆升空前難過 服裝制造商:成本壓力大企業(yè)步履維艱
飆升的棉價讓國內服裝制造商們空前難過。
身處產業(yè)鏈中間環(huán)節(jié)的服裝制造企業(yè),在此次棉價風波中陷入了“兩面受壓”的尷尬處境:一方面,上游面料漲價壓力不斷,無法回避;另一方面,面對著強勢的品牌商,他們的議價能力又十分有限。
事實上,服裝制造企業(yè)的利潤本來就不甚豐厚。近年來,在原材料、用工成本不斷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壓力等因素共同影響下,企業(yè)生存壓力巨大。而此次棉價的瘋狂上漲,更像是致命一擊,讓諸多服裝制造企業(yè)陷入了經營困局。
成本壓力空前 企業(yè)步履維艱
棉價上漲給企業(yè)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成本急速上升,利潤下滑。“在服裝這一行摸爬滾打了20多年,今年是壓力最大的一年。保守估計,今年的利潤也要少一半多。”從事出口訂單生產的大連華盈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丹盈道出了心中的郁悶。
佛山安東尼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必勝則用了一個字來形容企業(yè)當下的處境——“苦”。他坦言,棉價上漲已經讓他們公司處在了不賺錢與虧本的臨界點,如果棉價繼續(xù)上漲,將肯定虧本。
由于服裝制造企業(yè)一般是接到訂單后再安排生產、采購原料,不會事先囤積太多面料,因此棉花的漲價帶來的面料價格上漲都會實實在在地壓到制造企業(yè)身上。在棉價頻繁上調的時期,制造企業(yè)必須在接單后及時采購面料,否側就有可能要承擔價格變化帶來的損失。
福建普斯特服飾有限公司業(yè)務經理蔡金輝就表示,棉紗一天一個價,確實給生產企業(yè)帶來了很大的困惑。在采訪的過程中,他當即給國內一家大型棉紡色紡企業(yè)撥通電話詢問棉紗的最新價格。對方報價稱,每公斤棉紗已經比前幾天又上漲了5塊錢。
“客戶訂單一下,我們就得馬上訂紗,現款提出原料,要不然又漲了。這樣能保證訂單成本的穩(wěn)定,但資金的壓力太大了。”蔡金輝感嘆道。
據了解,在服裝加工企業(yè)的總體成本中,以面料為主的原材料成本大概占到了70%的比例。換句話說,以棉為主的服裝制造企業(yè),其70%的成本近一年時間在急速上升。而且除了棉紗外,滌綸、腈綸等化纖面料的價格也在不同程度上漲。此外,用工成本的不斷上升也給企業(yè)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以前一個工人的工資不到兩千元,現在平均工資要兩千六百多。”劉必勝表示,用工成本上升對加工企業(yè)的壓力也非常大,它占到了總成本的15%左右。
在大連華盈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丹盈看來,用工成本的上升甚至要比棉價上漲壓力更大。因為棉價上漲或許只是近一段時期的問題,而工人工資上漲則是以后需要長期面對的問題。
上游漲價壓力不斷向下傳遞,但服裝加工企業(yè)卻并不能將這種壓力完全向下游的品牌商及采購商繼續(xù)傳遞。
大連華盈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丹盈表示,他們公司的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采購方能接受的提價幅度非常有限。比如,采用低檔面料的服裝,上游面料漲價10%,服裝價格只能漲3%左右;采用高檔面料的服裝情況稍好些,提價幅度能達到5%左右。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