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調查:規避匯率風險成首要問題
相比起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因遭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進入甚至突破“6.6”,珠三角數量龐大的中小型外貿企業更顯舉步維艱,怎么規避人民幣匯率風險成為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
升值過快或將引發中小企業倒閉潮
早在今年10月末,廣東省經信委通報今年以來全省工業商貿經濟和信息化運行情況時,就曾警示人民幣升值已逼近珠三角多數企業承壓極限。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升值已經逼近了大部分工業企業預期升值2%的承壓極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日子還好過一點,比較抗壓,但部分利潤較低的出口企業可能會倒閉。”廣東省經信委經濟運行處處長趙旭平表示,如果人民幣在短期內升值過大,部分利潤率較低的出口企業將難以正常生產經營。“而如若按美國設想的升值20%以上,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將關閉。”
在今年舉行的108屆廣交會上,一些中小型外貿加工企業的老板也因此愁眉不展。
“當年一排貨車停在門口等著要貨的情形,仿佛已是上輩子的事??墒聦嵣?,前后最多不過8年光景。”張青杉經營天逸塑料加工廠已經五年,而在東莞有數以萬計的和他規模相仿的中小型外貿企業。
“原材料上漲已經給我們外貿廠予以重擊了,現在人民幣升值無疑雪上加霜。”張青杉給記者介紹了外貿企業每筆訂單大致要經過這樣幾個流程:“首先與國外客戶洽談,確認價格、交付等條件,然后將訂單交工廠生產,最后交付產品時才能收錢。一般這個周期最少也要2個月,這個期間如果匯率出現變化,損失是很嚴重的。”
在張青杉今年廣交會簽下的訂單記錄上,記者看到大多數都只是短期零單,“我們沒有大企業那樣強大而穩固的資金支撐。人民幣不斷升值,最重要的后果是根本沒有辦法預期,今天接的價格還能賺錢,明天可能虧到吐血。”
而在白云區從事皮鞋初級貼牌生產的宋晉存更是笑稱自己“時運不濟”,前幾年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已讓他元氣大傷,近年來好不容易緩和一些,現在偏巧又趕上人民幣升值。“據我了解,在東莞因為報價沒有跑過人民幣匯率,最終導致破產倒閉的企業比比皆是。”宋晉存說。
想法子規避匯率風險
鴻強電器在佛山主要從事家電外貿出口,去年年底制訂今年工作計劃時,公司管理層就考慮到了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問題。
“當時我們預計升值后1美元大約只能換人民幣6.5元。一旦預測成真,換匯帶來的損失估計約近千萬元左右。”公司董事長張寧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今年本來打算說服客戶用人民幣結算,但客戶同樣考慮到匯率問題拒絕了。
為了鎖定風險,他們與銀行簽訂了一年的遠期結匯合同。
“以當月為例,結匯匯率是每美元兌人民幣6.642元,這個匯率與我們預估的升值匯率相比,每美元要多兌人民幣0.142元,1000萬美元就要多兌1420萬元。這對于我們這樣有實際避險需求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收益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張寧強說。
同時張寧強也建議中小企業的同行,在通過銀行金融衍生產品規避匯率風險時,不能一味按銀行的判斷來操作,“需要有自己對未來匯率走勢的判斷,慢慢培養市場感覺。”
“長單短做、大單小做是現在大多企業的應急辦法。”深圳市燕加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飛說,針對匯率等變化引起的成本上漲,他們公司采取將長單分解為短單、大單拆分為小單的措施,努力保住客戶,同時積極化解貿易風險,提升企業利潤。
“其實企業還可以通過跟外商簽訂合同約束條款來減弱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約定當人民幣升值超過一定幅度時,產品價格就會相應提升。”杜飛告訴記者,“當然,這是對于合作基礎非常夯實的老客戶、或者一些資金雄厚的大型公司才有可能的。”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博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認為:“企業訂單早早按老匯率簽訂,這一點應該由企業自己反省。匯率風險是對外貿易中的常識,這幾年人民幣升值論甚囂塵上,企業應該具有防范風險的意識。政府有關部門會努力防止人民幣匯率升值過快、幅度過大,但企業不能過分依賴政府。”
升值或成升級轉型良機
“從廣東來看,我們有一個測算,人民幣當年累計升值如果達到3%的話,外貿出口的收匯就會減少200億元人民幣,意味著企業的利潤就要減少200億元。”雖然承認人民幣升值將直接減少珠三角企業的出口收匯,但同時趙旭平也認為,長遠來看,人民幣的升值其實可以形成倒逼機制,倒逼企業升級轉型,提高產品附加值。
“廣東省工業企業的利潤率在5%,已是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人民幣匯率如果每年升值2%,廣東的多數企業還可以通過承銷商、原材料供應商和企業自身管理三方進行消化。” 趙旭平說。
海爾、格力等技術領先、自主品牌基礎較好的企業均表示,在人民幣匯率以及原材料價格不斷出現大的波動的情況下,企業完全可以消化上述不利因素的影響,并保持20%左右的出口增長。而一些民營中小企業也通過創新運營模式,更廣泛地參與到整個產業價值鏈條中而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我們應對人民幣升值之策,一是提升附加值,企業集中生產科技含量較高的聲控、電動等高檔電子玩具,減少競爭對手;二是降低成本,在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進行制造外包。”廣交會上,深圳寶德玩具廠廠長薛小偉向記者介紹,企業這次參展的是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玩具,現在看來對外商的吸引力很大。
梅新育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的一個結果是人民幣升值,所以企業必須越來越多地依靠非價格競爭力,“轉型”說了這么多年,假如只是當作耳邊風,那就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