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壓力加大有服企停止接單
南方日報訊(記者/劉紅輝通訊員/朱珂)據海關統計,今年1-10月中山市出口紡織服裝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5.5%。但進入下半年,因成本壓力加大有部分紡織服裝企業開始停止接單以減少損失。
服裝出口連續多月環比下降
作為中山傳統出口產業,紡織服裝不僅出口量較大,其所在行業中小企業眾多,出口情況備受各方關注。據海關統計,10月當月紡織服裝出口同比增長,但出口值連續4個月出現環比下降。自今年以來,中山市紡織服裝出口除3月份小幅下降外其余各月均實現增長。6月份當月出口值2.57億美元創年內新高之后連續4個月出現環比下降,10月份出口1.98億美元,同比增長21.6%,環比下降12.6%。
紡織服裝雖然是傳統產業,但是根據最新數據,該行業一般貿易占半壁江山,增幅大于加工貿易。而同期中山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總值占中山市外貿進出口總值66.6%。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出現這一變化,一方面是中山政府及各部門努力推動來料加工企業不停產轉型,而幾家較大的服裝來料加工企業得以順利轉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金融危機之后,不少紡織服裝企業開始走品牌之路,摒棄了原來簡單的三來一補貿易方式。
此外,根據統計數據表明,中山服裝出口新興市場呈快速增長勢頭。1-10月,中山市對香港、歐盟、美國分別出口紡織服裝7.6億、4.4億和4.7億美元,分別增長10.8%、14.7%、33.9%,上述3個市場出口合計占同期中山市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79.9%。同期,中山市對東盟、拉美和非洲分別出口紡織服裝和0.48億、0.58億和0.21美元,分別增長26%、67.9%和18.7%。
成本增加服企“零”利潤
今年以來,隨著歐美市場的逐步復蘇,消費者信心有所恢復,歐美市場對中國紡織服裝的需求量同金融危機時期相比有了較大的增長,加之2009年我國出臺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以及調高出口退稅率等政策逐漸發揮效果,有效改善了紡織服裝的出口環境,促使今年以來中山市紡織服裝出口保持增長,但近4個月出口值連續出現環比下降。
中山海關分析人士認為,受人民幣快速升值、棉花價格快速攀升、出口提價可能性幾乎為零等因素影響,一些服裝企業出現了“做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情況,以致部分服裝企業停止接單以減少損失。
針對紡織服裝企業目前的困境,海關專家建議,企業應建立更加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對棉花和其它主要紡織原材料實施有效的價格監控;此外,爭取外需市場的同時,企業應通過擴大內銷市場,彌補因人民幣升值、貿易摩擦造成海外業務減少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