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調查:鞋企老板為啥個個煩
編前語:每到圣誕節之前3個月左右的時候,通常就是東莞制造業接單最多、工人最忙、企業效益最好的時候。然而今年,則有些特別,來自東莞各個行業的消息表明,今年絕大多數企業老板并沒有往年同期那么忙,甚至較去年同期都更加清閑。在前日舉行的一場外貿論壇上,上臺發言的制造業人士坦言:人民幣升值、工人工資提高、歐盟地區貿易壁壘三大原因導致我國內地制造企業輕易不敢接單,競爭力較小的企業基本上陷入了“深度緊張”。
“外界說的是沒有利潤有單也不能接,實際上,國際行情變化過大,企業接不到可以產生利潤的訂單。”于是,一些企業開始探索開發拉美地區、西非、中非等以前沒有接觸或者很少接觸的市場,這些市場較少受到美元貶值、歐盟貿易壁壘等限制。同時,開場、批發、店面零售三合一的經營模式也在專家們的指導下陸續登場。
引子
昨天上午,東莞厚街。
“文寶”鞋廠的老板張鑫順剛剛進工廠辦公室,某外貿中介公司的業務員張小姐也疾步而來。
這是一家有著300多人的中小型皮鞋廠,也是最為常見的為國外采購貿易商貼牌生產的企業。30多歲、從車間工人做到老板的張鑫順現在面臨著他的事業困境——鞋廠經營開始困難起來,8年的好日子好像要到頭了。
“張老板,我們是老朋友了,這份單你應該接下,要不明年我們公司更多的生產計劃可能很難再交給你來做了。”張小姐是來談判委托貿易加工事宜的。
“沒有利潤,確實不能做了,要做的話,我早就接單了,我現在的工人養不起?。≡缇驼f過,你們開出這樣的價格是不能做的,難道我有錢不知道賺嗎?”張鑫順苦笑著說。
“把眼光放長遠點啦!我們是老客戶了,確實國外的老板只出這個價錢,我們做中介的只能是雙方都要討好的,這個你也知道。”
張鑫順搖頭。
張小姐走了,帶著失望的表情。
“現在是來下單的客戶很多,但是誰也出不起像樣的價格。”張鑫順搖著頭說他現在面臨著極大的難題,從上一次人民幣升值開始,漸漸地,工廠300多人養著不能派上用場。“以前是接不到單,現在是有單做不了,想讓客戶加點價錢比登天還難。”
正文
第一章:零利潤
已經有企業倒了
張鑫順給記者算了筆賬:最后一次人民幣升值以前,做一雙來自歐盟區的女鞋有十多二十元的毛利。“現在沒戲了,人民幣升值后把僅有的一點毛利弄得所剩無幾。這還不算,面料、線、橡膠底等原材料幾乎全面漲價10%左右。這還沒完,工人們只要是有熟練技術的,只要你不每年漲點工資,他就會成天想著跳槽到更好的大廠。”
說著,張鑫順拿出一個原材料賬本和一張國外客戶下的訂單價格表,一樣一樣對照著給記者“算賬”,最后得出的結論是:零利潤!
張鑫順解釋說:“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內地一些廠家開價更加便宜,因為他們的人工成本低一些;二是歐盟地區遭遇經濟危機后購買力明顯下降。國際市場上量是上來了,但是價格壓得很厲害,你不做,好,他去其他地方繼續找,總之是有拼命節省開支和成本的作坊或者小工廠能把單消化掉。”
“做成品鞋的企業壓力非常非常大,原材料還在漲,我估計這種尷尬期也不會延續很久,但很多撐不住的企業會倒閉。”張鑫順透露說,目前厚街就有一些同行開始關門歇業了。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