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超復雜環境?
對話嘉賓:
弗雷德蒙德•馬利克:世界級管理大師、圣加倫管理學派創始人
徐航:邁瑞集團董事長
王劍:杜邦中國區CEO
佟景國:華景咨詢總經理
主持人:
高崴:博思會秘書長
我們都感嘆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有人說這個世界變平了,也有人說這個世界變彎了,管理大師弗雷德蒙德•馬利克說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復雜,是一個“超復雜”的環境,用傳統的思維、方法和工具已很難理解,必須找到新的管理方法,即把復雜性看成威脅,也看成機會。這種復雜性對于中國企業意味著什么,將帶來怎樣的挑戰呢?
多維度競爭
徐航:中國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企業間競爭是來自多維度的。邁瑞從幾個人創業,到現在國內外6000多員工,特別是進行了國際化之后,語言五花八門,思想也不一樣,客戶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復雜。怎么應對呢?
我覺得要有很好的戰略和執行,訓練有素的團隊非常重 要。想長期可持續發展,一定要有全球化的競爭戰略,所以,邁瑞在海外上市也是配合這個戰略,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給了我們客戶很大的信心,這表明我們對長期業務是有承諾的。這些年,我們也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王劍:杜邦有208年的歷史,進入第二個百年和第三個百年時我們都在轉型,比如我們之前有醫藥產業,利潤非常高,今天,我們用事實證明了我們的前瞻性,在企業發展過程當中,應該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及怎么去調整。
佟景國:杜邦以208年證明了自身的發展,那只是證明了過去的成功。實際上,企業是基于客戶滿意度發展還是基于利益相關者發展,這是世界級爭論話題,但一個企業永遠不能動搖的,就是和這個企業同呼吸共命運。
超越可持續發展
馬利克:對于創新,我選擇“放棄”這個詞,也就是說,要放棄過去已經成功的東西。在過去,如果你已經取得了什么成就,未來就不能老是維持,否則會限制未來的發展。
保證明天、后天、未來都賺大錢,肯定要通過創新,要照顧好顧客的價值。我建議使用超越可持續發展這個詞,可持續是繼續我們已經擁有的一些東西,我們還要創造新的。當然,還要照顧好環境,這可能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徐航:我們所有項目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賺錢,一句話,我們不能接受永遠不賺錢的項目。在判斷項目時,無論是技術還是模式創新,都要以市場為導向,從客戶需求出發。
佟景國:現在有一個很好的名詞叫BCM(可持續管理),誰都想可持續發展,但為什么我們不能簡單地可持續呢?由于一些浮躁的心態,對政府、媒體、員工、創始人的期望太高,導致企業很難可持續;其次是現在想搞可持續,前面有談到多維競爭,商品市場競爭大家都會了,靠品牌、研發,但我們往往失敗在股權層面或者治理層面,甚至容易失敗在對環境預測的失誤上。這三個緯度的競爭對我們企業家的要求很高,可能不是過去他們能駕馭的。
王劍:我們經常談企業社會責任,也有很多企業投入了很多資金,值得我們倡導。但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把企業經營好,如果一個企業沒把自己運營做好,而單純做一個其他項目的話,那就本末倒置了。剛才說經濟危機中,很多企業的股東發生了變化,包括一些風投,這些股東并不關注這個企業的發展,事實上,這樣的觀點我并不完全認同。現在很多企業員工也在持股,員工是不是關心這個企業的發展?我想從這個角度來講,談到美國模式,我想不能用一個模式來概括所有企業的發展,尤其對中國企業,到底學哪種模式,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無論哪一種模式,股東利益與企業運營,包括與客戶之間,都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共贏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