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下一個十年會怎樣
每個時代的人,都會在所出生的年代里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在下一個10年中,當這些人擁有了自主意識,他們又會反作用于所身處的時代。
在中國,70后、80后、90后三代人與國內服裝時尚產業之間的關系正是如此。從70年代末改革開放起,每一代人都會和自己所處的時代產生互動。一方面,他們在出生的年代中受到當時時尚的熏陶,并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時尚審美與消費習慣;另一方面,當他們進入青年時期,便開始將自己的意志作用于新的年代,并以此推動中國服裝產業的進步。
70后:時尚來得有點猛
1978年,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中國服飾發展的春天與中國人時尚觀念的復蘇也便始于此時。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時尚潮流信息開始從香港經廣東進來,當時時髦人士沒有不知道廣州高第街、深圳沙頭角這兩個“時尚圣地”的。許多具備當時時尚元素的服裝都是從這里流向全國。盡管有些服裝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過于媚俗,但是對于已經10多年眼中只有“綠、藍、黑、灰”的中國人來說,這些衣服都是美的。
生于上世紀70年代,長在80年代的70后,此時也陸續進入了追求美的年齡,因此對他們來說,80年代是幸福無比的。而且,隨著國門的開放,國人壓抑很久的愛美之心終于能夠得以滿足,因此一時間,只要是與服裝相關,都能迅速成為一種時尚潮流。所以,對于70后來說,那段時期從來不缺少時尚,而且,時尚來得還有點猛。
當時的一部電影《廬山戀》,女主角艷麗的時裝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于是,似乎一夜之間,中國的大地仿佛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顏料盒,人們紛紛穿上了各種色彩艷麗的服裝。但此時的人們由于受當時收入以及節儉消費觀念的制約,還是以實惠為主。
因此,80年代初期全國曾經風靡過“的確良”。“的確良”其實是一種化纖面料,按現在的眼光,它其實一點也不良。因為它是化纖面料,所以穿上它會感到異常悶熱。但只因為它挺刮、滑爽、尤其是能印染出鮮亮的效果,而且價格相對低廉,所以在那個年代受到了全國的追捧。
除了色彩,在款式造型上,80年代國內的服裝也可為異彩紛呈。從喇叭褲、蝙蝠衫到健美褲以及連衣裙,國人的著裝迅速擺脫了舊時一成不變的風格。從西方電影流入的喇叭褲,當年因為引領時裝新潮,受崇尚自我表現的青年人追捧和喜愛,成為阻擋不了的流行趨勢。此后的若干年里,黑色彈力健美褲也流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伴隨健美褲風行的年代,蝙蝠衫也一起盛行。貼身的健美褲搭配寬松的蝙蝠衫,或配上一副墨鏡,是當時都市摩登女郎的標準行頭。
除此之外,在那個年代興起的“西服熱”,帶來了中國西服業的發展。80年代中期,大批西服廠興建起來,大約從國外引進了一百多條西裝生產流水線,極大提高了西服生產的狀況。使用流水線作業,采用專用設備,使工藝日趨合理,質量提高,效益增加,生產能力迅速擴大。而且西裝業也帶動了鄉鎮企業服裝廠的大發展,從80年代滿足國內需求和加工出口,到90年代創建自己的西服品牌,中國的西服企業很快走向品牌化生產的道路。同時,80年代的女性們也穿上了西裝套裙,隨后,“職業女裝”的概念也正式誕生。
面對國人對于服裝與時尚的極大需求,有生意頭腦的人抓住了機會,很多香港及國外的尾貨產品和二手衣服,以及各種零頭紡織品,大量地運到國內。那個時期,從沿海到內地,從城市到鄉村,服裝市場達到空前的繁榮。當時的各行各業都賣服裝,人稱“工農兵學商,人人倒服裝”。
時至今日,70后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成熟而有經濟基礎,因此市場當中有很多專門以他們為目標客群,根據他們的工作、社交和生活方式的特點而設計生產服裝品牌誕生并成長起來。
80后:買衣服?先看牌子!
80后群體的整體生活條件,要比他們的前輩優越不少。加之大多數80后都是獨生子女,因此,父母都會傾其所能來滿足他們在各方面的需求。同時,80后浸潤在電視文化和快餐文化中成長,相對于他們的兄長輩而言,可謂徹頭徹尾的消費主義者。
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國力的進一步提升,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開始認識到中國市場不可估量的潛在價值,因此紛紛進駐中國,期望先人一步搶占市場。此時恰恰是80后一代開始對著裝打扮產生自我意識的時候,許多家長都會通過購買人們心目中的知名品牌產品來滿足孩子。基于此,80后便成為了對品牌有著極高認知度和依賴性的一代人。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