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鞋企面臨四大困境 轉型升級路難走
入秋以來,歐美市場持續疲軟,針對華商的反傾銷案件頻頻發生,國內原材價格暴漲,人工成本飆升,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又做出加息的決定,對廣大中小企業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面對重重壓力,鞋業市場面臨重新洗牌的可能。有業內人士稱,中小鞋企與其被迫出局,不如主動轉型。
困境一:央行加息,通脹壓力劇增
近期,在經濟領域有兩個大的事件發生,一是10月18日中共中央第十七屆五種全會通過了“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將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力促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其二是央行決定從10月20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
“十二五”著眼全局,對整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面面都造成深遠影響,但其具體作用還需要時間來檢驗,而央行加息的政策已經出臺,便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經濟領域掀起陣陣波瀾。廣大中小鞋企本來便有資金短缺的問題,央行此舉無疑使中小鞋企陷入多面夾擊的困境。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存在結構性的價格上行壓力。當前國內勞動力和服務業等價格趨升,資源環保成本加大,資源性產品價格有待理順,都可能影響通脹預期。來自廣州、溫州、泉州、晉江、程度的部分企業尤其是外銷企業和正處于轉型期的中小企業紛紛表示央行加息與人民幣升值相伴而來,企業的資金鏈面臨斷裂的危險,生存空間受到嚴重壓縮。
這次央行加息0.25個百分點,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而匯率一旦升值,對于紡織、制鞋業的影響會很大。一般加工貿易的企業毛利率普遍比較低,如果匯率有波動,首先就會增加成本,不但如此,多數民營企業的貸款利率升高,融資渠道受到影響,加上節能減排政策實施,很多民營企業將面臨多重考驗,甚至有些企業就此被“淘汰”。
“僅憑做實業的微薄利潤難以支撐企業長期持續發展。”溫州當地一名鞋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幾個轉型升級中的企業亦是步履維艱。”“一些企業,已經把重心轉移到其他行業,比如房地產、礦產以及第三產業。”在最近發布的“2010溫州市百強企業”中,除2家房地產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業企業,無一不涉足房地產開發,甚至包括康奈、奧康、報喜鳥等知名制造業企業。加息造成鞋企利潤下降或將導致整個產業的集體出走。
困境二:外貿疲軟,人民幣升值之痛
剛剛過去的10月匯率再次成為焦點,越來越多的國家爭相貶值本國貨幣,美國就匯率問題頻頻向中國發難,日本出手干預本國匯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20國財長會議無不涉“匯”;各國政要、金融高管不時提及“貨幣戰爭”。11月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甚至在全球的“壓力”下創出了2005年匯改以來的新高。
今年以來的出口回暖給了許多鞋廠信心,可還沒等鞋廠老板笑出聲來,匯率開始突破6.7,并且還在一路飆升,這實在是和老板們開了個大玩笑。從大趨勢來看,出口回暖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歐美正好找到借口,向中國施壓,逼迫人民幣升值。
目前,大部分外銷鞋廠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空間也就3%左右,3%的升值幅度就會讓他們的盈利能力下降約50%。以一個100萬美元的訂單為例,如果簽合同時,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1:6.8,2個月后,匯率為1:6.6,差價0.2元人民幣,利潤一下子就減少了20萬人民幣。而這樣一筆訂單,其總利潤也不過三四十萬人民幣左右。一份權威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出口企業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在4%以下。然而,更嚴峻的是,在未來一年,國內(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最低工人工資將增長一倍。如果這些都成為現實,那么,80%以上的外銷鞋廠倒閉將不是杞人憂天了。
“影響最大的是紡織、鞋帽這些出口金額大,但利潤率很低的行業。”據一位長期從事出口的人士告訴記者,人民幣升值除了帶來價格成本增加,削弱出口企業競爭力外,還會直接帶來利潤上的損失。目前機電行業整體利潤率在8%—10%,對于人民幣升值影響還可以消化,但不少利潤率較低的紡織、鞋業出口,將因外匯劇烈上升,損失近半利潤。
溫州嘉譽皮鞋出口企業總經理李嘉告訴記者,上個月企業剛與一個美國客戶簽了一批訂單,3個月內交付。但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人民幣開始不斷升值,現在如果馬上交貨的話,企業可能分文不掙,無奈公司就一直拖著,希望等到人民幣匯率有所回落時。
雖然推遲交貨可能解眼下燃眉之急,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如果人民幣繼續保持升值,那么企業越等也就意味著賠得越多。如果不想“等死”,企業還有一條出路,那就是提價。身處國際代工鏈條的末端,擠在層層壓榨之下,提價談何容易,但想不賠錢就必須提。
溫州市五金商會秘書長李國榮表示,對于人民幣的快速升值,企業的應對措施與其規模有關系,大企業會有具體預案,而小企業則很被動,只能“隨行就市”。出口企業對于多年合作的老客戶,如果需要大批量的訂單,可按原先的價格,發揮規模效應可以相對壓低原材料的采購成本。而假如只是需要一兩千件的小訂單,則提價5%左右。另外,盡量向老客戶推薦新研發的產品,對于新款價格提到10%左右,歐美客戶也還是能接受。但是對于新客戶,則一律提價。
同樣,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中國東莞國際鞋展鞋機展上,多家參展鞋企亦同樣表示,近期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和工人短缺的疊加因素,使得企業利潤受到較大影響,而被迫的提價之舉,也使得部分客戶在流失。深圳市加工貿易協會副秘書長鄭建國告訴記者,該協會近期搞了一次“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影響”調查,在近70家調查企業中,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公司利潤影響在500萬元以上者,占比高達20%。加強內控管理和適當提價,成為各企業的可能應對之策。
據生產涼鞋拖鞋的小型企業廣東潮州圣澤公司老板鄭斌介紹,8月份,他們接了南美一個6萬雙皮鞋的生產訂單,以銀行60天的信用證為結算手續。而近幾月人民幣的上漲,令公司損失了8萬元利潤。而厚街本地一家童鞋企業,擁有兩條生產線,年產150萬雙童鞋,但現在只開了一條生產線。由于皮鞋加工產能過剩競爭加劇,企業想隨人民幣升值而提高報價,普遍受到了客商的抱怨。因為擔心外國客商流失,很多企業不敢提價或提價幅度很小。而廣州蓓美公司一個幾十萬雙鞋的訂單,因人民幣升值使得每雙鞋跌價1元,幾十萬元的利潤轉眼泡湯。
人民幣升值暴露了中國出口鞋企低成本競爭優勢的喪失,但也成了倒逼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出口鞋企提升創新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條件。因此,對于出口型鞋企而言,未來如何通過提高產品含金量來提高利潤空間將是重點課題,出口產品的升級換代非常重要。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