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出口預計全年達到2000億美元
紡織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由于國際市場需求反彈和國內紡織服裝企業提升出口價格,今年1-10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金額已經超過去年一年的數額,預計今年全年出口金額將達到2000億美元。
“訂單多到做不完”,南昌恒立泰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光法在電話中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提價和訂單增多的拉動下,宋光法的公司今年出口金額達到1.4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30%。
對此,在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看來,今年年初幾個月,國內企業針織、梭織服裝的出口單價變動不明顯,1月和3月的價格同比還出現了下降。
但從5月份開始,出口單價開始不斷攀升,連續5個月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9月當月出口單價為3.9美元/件(套),同比提升10.3%,年內首次達到兩位數增長。在原材料、勞動力成本、物流成本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前9個月國內主要商品對全球累計出口平均單價實現增長,紗線提升11.2%,面料提升8.5%,服裝提升3.5%。
在提價的帶動下,今年1-10月我國紡服出口1615.3億美元,出口金額已經超過去年的1608.82億美元,同比增長23.13%,除2006年的25.08%外,這一增速創下最近5年出口增速的次高,汪前進預計今年全年出口金額將達到2000億美元。
然而,對于企業而言,大幅提價雖然拉升了出口金額,但是利潤不增反減。宋光法說:“銷售金額增長了30%,因為勞動力、原材料價格上漲,利潤同比下降了5%。”
據第一紡織網統計,今年紡織原輔材料成本同比上漲約30%-80%,其中棉花等主要原料漲幅最高超過一倍。企業用工成本也有不同程度上漲,招工難困擾著企業。
據江、浙等地企業反映,工廠招工只有去年的7-8成,甚至有的不到50%,企業只能大幅提高員工的薪酬,長三角、珠三角工資漲幅普遍有20%-40%。另外,國家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客觀上也會增加企業環保成本。成本的全面增加考驗著紡織行業消化成本的能力,導致企業出口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卜銀山說:“服裝出口企業現在最擔心的是棉花價格能否保持穩定,目前棉花價格已經有所回落,但是與去年每噸1.8元左右的價格相比,現在2.6-2.7萬元的價格還是高,棉花價格不穩定,即便有訂單,出口企業也不敢放心大膽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