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紡服業:全面聯動解難題謀升級
近期,滬蘇浙皖相關領導再次聚首上海,共商長三角發展大計。各省市的決策者一致認為,明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為此,各地將協力組織實施長三角區域規劃,務實推進各個重點專題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全面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再上新臺階。
一個以上海、江蘇、浙江組合而成的“長三角”地區,其占地面積僅是國土面積的2.1%,但它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在全國起著領頭作用,長三角作為國內紡織服裝業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已形成了多個服裝服飾產業集聚地,如寧波和溫州的男正裝、常熟的羽絨服、杭州的女裝、海寧的皮裝等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著極其重要影響。然而,當人們樂觀地勾勒出“長三角”的紡織服裝經濟圖譜,并試圖讓它成為中國其它地區紡織服裝經濟發展參考藍本的時候,卻發現這個“龍頭”的動力有些許不足……
繁榮背后難逃發展瓶頸
在長三角紡織服裝業創造巨大輝煌的同時,產業可持續發展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集群內和地區之間產業低水平同質化現象嚴重,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過度競爭。長三角地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內相關企業缺乏健全的協調機制,暫時還沒有達到成熟的產業集群所應具備的共同行動能力。就整個長三角地區而言,各個專業化分布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大部分由民營企業組成,絕大部分規模較小,經營機制靈活,只要發現新市場,就爭相模仿與競爭。
而長三角紡織服裝產業在配套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產業鏈完整而不完善,產業線多元而不精;二是供應鏈管理和構成模式還有待探索。過去在環節方面還是相互獨立分割的,應該把它變成一個平滑的管道。
對于為數眾多的紡織服裝中、小企業而言,可供采用的現有低成本技術已經普及化,而采用新技術的高成本不被接受。一般說來,大企業在技術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本土企業的過度競爭導致了嚴重的內耗,使得各大企業疲于應付價格戰和資源爭奪戰,這樣最終損害了產業整體的發展能力。
此外,紡織服裝產品市場進入國際市場的壁壘進一步降低,集群中不斷有企業加入到出口競爭中來,其中許多企業生產規模小、成本低,在競爭中不斷壓低價格,迫使整體出口價格下跌,這種過度競爭導致本地區面臨全球性的紡織品貿易壁壘。而國際上針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快速增長,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愈演愈烈,貿易摩擦增多,使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遭遇很多阻撓。
全面聯動孕育新線路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高地,而這里也最早感受到轉型的壓力和陣痛,也最先開始轉型的思考和探索。近期,滬蘇浙皖相關領導再次聚首上海,共商長三角發展大計。各省市的決策者一致認為,明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為此,各地將協力組織實施長三角區域規劃,務實推進各個重點專題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全面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再上新臺階。
同時備受關注的我國首個跨省級行政區區域發展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在今年6月公布。該規劃的規劃期為2009-2015年,展望到2020年,根據規劃,長三角將形成以上海為核心的“一核九帶”空間格局。“一核九帶”即為以上海為核心,沿滬寧和滬杭甬線、沿江、沿灣、沿海、沿寧湖杭線、沿湖、沿東隴海線、沿運河、沿溫麗金衢線為發展帶的空間格局。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