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拒單”調查:從研發和工人素質中找利潤
在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不少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出現拒接訂單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也有企業活得很滋潤。“今年的訂單接不過來,我們擔心的是工人不夠,忙不過來,開工不足。”華堅集團華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辦副部長程玉清說。
對于外貿企業拒接訂單現象,這些有實力的代工企業不僅沒受到影響,反而抓住機會,從中獲利,吃得更飽。“價格也不完全是貿易商說了算,接單是個雙向選擇,有得商量,但是前提是你得有實力,才能和他們談。” 華堅專為國際一線女鞋品牌代工,程玉清認為,應對原材料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要打“組合拳”,自主研發,提高生產效率,培養自己的熟練工人,提高工人素質,這些都是利潤增長點。
外經貿局:謹慎接單是合理現象 外單已向大企業集中
據東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綜合科葉副科長介紹說,目前全市擁有外資企業14700多家,年外貿進出口總值超過1000億美元,出口產品主要以電子電器、皮具、紡織服裝和玩具為主,其中電子電器在出口額中占到較大比重。
由于人民幣匯率和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一些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在未來走勢不明晰的情況下,對接單風險進行評估后會拒絕一些訂單,葉副科長說,“我們認為企業接單趨于謹慎,這是非常合理的。”
“目前我們還沒有具體統計數據,但據我們現在掌握的情況,拒單情況存在,但并沒有想象中嚴重。”葉副科長認為,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東莞的企業在接單方面能力增強,尤其在大企業身上凸顯出來。
“金融危機過后,外國訂單往往向大型企業集中。這300強企業今年訂單都比較穩定,因為都是實力較雄厚的大企業。”據悉,去年東莞出口300強企業的出口增長率是31%,比整個東莞的平均水平高出了4%。葉副科長介紹說,根據出口總額會制定一個“東莞出口300強企業”名單,每個季度更新一次,但基本上變化不大。對于這些接單和出口大戶,外經貿局給予了一定的優惠政策。
通常情況下,出口企業向國稅部門申請出口退稅,都是“當月申報,次月退稅”,但對于訂單和出口量都比較多的出口300強企業則采取優先辦理政策,“當月申報,當月就能退稅”。
“我們希望看到通過扶持大企業,讓他們做大做強。”葉副科長解釋說,一方面,企業做大做強之后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話語權更大,另一方面,這些大的企業會把一部分訂單外包給中小企業,從而使得整個東莞的訂單趨于穩定。
另外,葉副科長還介紹說,在當前的形勢下,外經貿局加大了與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合作,給予企業在出口信用保險保費上的支持,一旦企業出貨但收不到貨款,就會得到保險公司相應的賠償。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企業接單的信心。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