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鞋企投身文化創新
制鞋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分支產業日趨成熟,其中的童鞋產業快速崛起,逐漸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近日,來自中國皮革協會、國家皮革和制鞋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權威專家,以及浙江、福建等地的童鞋企業代表等人士齊聚一堂,探索未來發展方向。據透露,童鞋產業開始向寓言故事“借”創意,進行文化創新。
進入黃金發展期
年增2700萬消費者
此次童鞋產業盛會由中國市場指導委員會、全國鞋類設計中心、海西鞋業信息中心、中國市場雜志社及中國兒童用品研究中心主辦,世界杰出華商體育產業協會、福建省鞋行業協會童鞋分會、六合整合行銷有限公司共同承辦,舉行了首屆中國童鞋產業高峰論壇。
據統計,目前我國16歲以下的兒童有3.8億人,約占我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大約有2700萬的新生兒降生。對此,與會的專家分析,國內童鞋產業已進入黃金發展期,市場擁有大約300個億的規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的開支有40%是用在孩子身上,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居多,決定了這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極具挖掘潛力。
福建省鞋行業協會童鞋分會會長、福建菲克兒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傅維錦向記者介紹,經過了多年的積累和多次的創新變革,中國童鞋產業迎來了市場爆發的新契機,廣大童鞋企業正在邁入品牌發展的快車道,中國童鞋產業提出了“健康、舒適、安全”的新口號。目前,泉州是國內兒童運動用品的生產基地,匯集著目前國內暢銷的大部分童鞋品牌,能為此次論壇在品牌、生產、技術的交流及行業標準的制訂等方面,提供更多案例與實質性的溝通。他希望,這樣的探討能夠給泉州的企業特別是童鞋企業帶來啟發,引導和推動泉州童鞋企業的科學發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中國兒童用品研究中心主任陳樹青表示,隨著社會對少年兒童的關注、對“健康、安全”品牌認同度的提高,童鞋產業做強做大品牌的速度正在加快,而泉州地區的童鞋產業也由此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對鞋產品的追求進入更高的層面僅僅舒適、漂亮還不行,一定還要環保健康。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們對童鞋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所以,目前泉州的童鞋企業正面臨新的契機,制造出適合中國少年兒童的鞋子,將成為童鞋產業新征程的起點。
開拓創意新源泉
企業投身文化創新
論壇中,中國皮革協會主任衛亞非就“中國的制鞋行業發展與政策研究”做了演講。在提到童鞋產業的發展時她談到,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前半部分,中國企業的發展重點主要放在生產和量的追求上,到后半部分就開始有了品牌經營的意識。如今正在進入這“三十年”后的新發展時期,童鞋企業的轉型應該轉到重點打造文化創新方面。她認為,其實很多國際品牌的成功,正是它在營銷與傳播中滲透了屬于自己性格特色的產品文化,而它們的文化又跟目標消費市場的文化需求是緊緊關聯的。“國內品牌與國際品牌的差距,更多地在于品牌文化方面。”她認為。
對于童鞋企業如何在文化上有自己的創新,衛亞非認為,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的寓言和故事都可以很好地運用到品牌和產品的設計創新方面,國外的很多童話故事也可以很好地在產品創意中落地。
對此,她舉了一個例子。今年在某項鞋業設計大賽中,有一個設計創意就是將龜兔賽跑的故事運用到一雙童鞋上,設計者將烏龜和兔子的圖案分別體現在一雙鞋的左、右腳上,這就是一個將傳統文化、寓言故事創意進行巧妙運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對于行業轉型升級,衛亞非認為,轉型升級不是哪個企業單方面的事,而是一個整體的、網狀式的全面事務。目前傳統的制鞋產業正在向國際化、低碳、節能、科研創新和文化創新等方面發展。她特別提到,此次論壇之前,專家團參觀考察了部分泉州的童鞋企業,專家團很驚喜地發現,這些企業在節能減排生產方面都已經有著自己的技術創新。
兒童用品設計
趨向保護健康成長
陜西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弓太生在談及中國兒童產業健康發展時提到,國內童鞋企業在生產與營銷中應該更多地注重技術的創新。童鞋的消費特點與成人鞋有很大不同,成人更講究款式和品牌個性,而兒童用品更注重的是健康成長性。目前國內童鞋在鞋型、功能、材料等保障健康的創新技術上做得還不夠。
他表示,企業應該注意到,兒童購買鞋子的決定權掌握在父母的手里,這雙鞋是否能防止不良成長,避免受傷,矯正畸形,都是每位父母最關心的問題,都是企業產品生產與營銷的切入點,所以父母最關心什么,童鞋產品的設計就應該注意什么。
因此,他認為,童鞋企業應該在鞋楦這方面加強研究。以前童鞋的鞋楦、鞋型大多是成人鞋的縮小版,這種現狀已經不符合現在的市場需求了。他說,目前國家皮革和制鞋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與中國兒童用品研究中心及泉州幾家企業正共同建設中國少年兒童腳型數據研究庫,將為國內童鞋企業提供更多中國兒童鞋型的數據依據。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