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企加快赴臺投資步伐
“明年到臺灣投資嗎?”這是年終歲首泉州不少企業家正在考慮的問題。
“還在猶豫的企業可堅定信心,抓緊了解相關政策和當地情況,加快赴臺投資步伐,以搶占市場。”市外經貿局相關人士表示,政策的鼓勵和支持給大陸企業赴臺投資帶來眾多利好,泉企赴臺投資有望提速。
設銷售網絡為主流
目前,我市已經有4家企業赴臺投資創辦企業。據了解,今年年初,我市首家赴臺投資企業——泉州中泉到臺北全資創辦中泉(臺灣)國際有限公司。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趕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之前就赴臺創辦企業,是對兩岸經濟合作的前景看好。中泉首吃“螃蟹”后,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安通物流和豐澤船務紛紛赴臺創辦分公司或辦事處,掀起泉企赴臺投資熱潮。
與這4家直接投資創辦企業不同,泉州鞋服、陶瓷、茶葉等消費品企業也紛紛赴臺開設專賣店、終端連鎖店、銷售點等,如特步公司在臺北市鬧市區開設專賣店,德化陶瓷業分別在臺北、臺中、臺南、高雄設立了德化精品白瓷銷售點。“開設專賣店或連鎖店將是泉企赴臺投資的主要形式。”業內人士透露,安踏、匹克、利郎、著龍服飾、九牧王、安溪八馬、鐵觀音集團等都有意赴臺開設專賣店。
“泉州民營企業資本雄厚,未來也不排除有企業家直接通過資本運作并購臺灣企業。”多年從事資本運作的李先生告訴記者,我省企業新大陸科技出資28萬歐元收購荷蘭史利得公司在臺設立的帝普科技公司58%股份,“從國際視野看,未來或有泉企通過并購臺灣企業,搶占全球市場。”
赴臺投資應先探路
長期以來,泉臺之間的投資路線就像一條“單行道”,基本上都是臺灣來泉投資。業內人士分析,在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有著多重利好,這條路線將很快變成“雙向通道”,而泉州企業與臺灣有先天“五緣”優勢,有望率先享受“雙向通道”的好處。
可以預見,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泉州企業到臺灣投資興業。而對于那些已經或有意向赴臺投資的企業,要先對臺灣的投資環境有所了解。對此,一家運動品牌企業市場管理部的陳偉彬深有感觸。幾年前,公司就準備到臺灣開設經銷店,但隨后的行動擱淺,原因只是當時臺灣方面設置了50%的高額稅收障礙。
“赴臺投資前應該先探路。”市外經貿局行政審批科負責人表示,臺灣方面是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開放內地企業入臺,哪些領域大陸企業可以投資,哪些領域不能投資,參股臺灣企業的上限是多少,這些信息都會有所變化和更新,泉州企業如果計劃到臺灣投資,就應該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從臺灣目前開放的領域來看,制造業、紡織、成衣服裝、電子零部件、機械設備等眾多領域與泉州地區產業具有極好的互補性,“相關產業到臺灣投資,實現產業對接,有利于企業的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