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服企“超國民待遇”終結記
2010年12月1日,這是一個讓人難忘的時刻,就從這一刻起,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在中國也要被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浙江某服裝公司總經理蔣先生覺得:“這是遲早的事情,早就感覺內外資企業沒啥區別了。”但對于“超國民待遇”的取消,蔣先生仍然表現出一種本能的“不舍”。
對“優待”仍有萬般不舍
這回答多少與蔣先生的特殊身份有關。因為他是華裔澳大利亞人,在浙江當地,無論是民企開會,還是外企開會,蔣先生都會出席,沒誰會覺得不合適。而且蔣先生的這家企業也有點特別,它不僅是來自澳大利亞的投資企業,也是在國內打出兒童游戲裝品牌的服裝企業。“內外資企業統一征收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今后我們企業要與同行的中國服裝生產商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但蔣先生之前所謂的“沒區別”,主要還是一種經營感受。他坦承,從2010年12月開始加征的兩個稅費,在數額上不算什么,幾年前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才真的讓他感到“心疼”。現在,內外資企業面對的經營環境已經基本一致,內資企業經常抱怨的匯率、招工難、勞動力成本上升等等問題,外資企業也一樣面對,是真正的站在一條起跑線上了。
而在他回想起當年中國的投資環境時,他覺得,當時中國的硬件條件較差,而且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健全,外商投資的軟環境也比較弱,因此,當年蔣先生的家人不是很支持他到中國來投資,甚至擔心在中國投資的資產能否得到保障。為了彌補中國投資環境的種種缺陷,并且減少外資的擔憂,當時的中國采取了兩個方法吸引外資,一是擴大市場開放的力度,二是給予外商各種優惠政策。正是這些政策讓蔣先生義無返顧地來到中國,并且更是多了一份“生活在別處”的優越感。
但是,他也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中國服裝行業內,“假外資”也比較普遍。多多少少是因為以前內外資稅負的差距使得一些內資企業把自己改造成假外資,他們通過一定的程序到港澳地區、海外設立自己的窗口公司,再回過頭來到國內投資。更有甚者,有的“假外資”通過“新衣穿過即換”的方式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即一旦利用完了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后,就通過“換湯不換藥”的形式將該外資企業的所有資產設備轉入新辦的外資企業,來達到享受優惠的目的,而老外資企業已是名存實亡,只等法定期限一到就注銷登記。于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心思放在“拉虎皮”變成“假洋鬼子”身份上,而不是全心全意提升競爭力。
但是隨著中國基礎投資環境的改善、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同時也為了促進各類企業展開公平競爭,中國開始逐漸取消各種面向外資的優惠政策。蔣先生早就預感到,外資企業和外籍個人的“超國民待遇”遲早有一天要取消,而且他所知道的一些“拉虎皮”變成“假洋鬼子”的企業也將面臨消亡的危險。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