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業進軍戶外市場須闖“三重門”
“戶外現在是很熱,但是,我看很多企業盲目的跟進,乍一看很好,后續能否持久健康發展就不好說了。”泉州知名服裝營銷專家鄭先生告訴記者,最近有很多傳統的鞋服企業找他咨詢進入戶外市場的問題,“現在很多企業紛紛上馬戶外項目對于整個戶外市場的發展壯大是好事,但是就企業本身而言是否應該進入則需全盤考慮、審慎對待。”
近兩年來,泉州戶外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木林森、雷速、天坡倫、圣弗萊、凱迪仕等等。很多傳統做鞋服的企業進來了,很多原本做運動鞋服的轉型進來了,有的是引進國外品牌運作,有的是推出品牌自主經營。然而是否都實現了華麗轉身呢?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樂登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先期引進美國駱駝戶外品牌獲得很大成功,如今銷售額已達10幾個億之規模,去年該公司推出另一戶外自主品牌圣弗萊,也取得了不俗的市場業績。“甚至一個多年做商務服裝的企業也開始謀劃做起戶外品牌,”鄭先生感慨道,“晉江的企業比較集中,做體育用品的基本是在陳埭這個小鎮。當看到邊上的企業轉型做了戶外并且取得不俗成績之后,他們也躍躍欲試,跟風不可避免。”
關于戶外用品如此火熱的原因,鄭先生表示,傳統體育用品領域的競爭很厲害,同質化很嚴重,市場很成熟,再進入門檻很高,成功可能性不大,很多企業瞄準了新興的戶外用品市場,差異化永遠是企業的重要突破口。
一份亞洲戶外展提供的數據顯示,7年前我國戶外運動服裝和裝備的銷售總量只有1億元,預測到2010年底,這一數字將突破100億。近期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其帶動的2020年兩萬億體育市場容量中戶外將占有相當可觀的比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長,都市人渴望走出水泥森林的都市,到野外呼吸不同的空氣,來一次短暫的旅行,給疲勞的心靈做一個放松的瑜伽。
而私人汽車的普及,更是讓很多人選擇了自駕游,在周末或者假期出去放松。筆者一位男性朋友就不曾一次表示,打算買輛SUV車時不時去野外“撒撒野”。最近上映的電影“西風烈”中蒼涼的戈壁荒漠中吉普馳騁的畫面讓他對自駕游充滿憧憬。
然而在先期進入市場的品牌取得成功后,很多企業跟風的進入,是否都能挖到金呢?業內人士指出進入新的行業須慎重,進入戶外市場須闖過經營“三重門”: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