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推動+文化認同:服裝專業院校的時尚策源地
時尚文化,是“以青少年為主體,表現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品位及其休閑娛樂要求的亞文化現象”。大學生群體喜好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已成為我國時尚實踐的重要主體。從涂鴉、輪滑到街舞,從博客、播客到極客,這一最in、最cool、活力奔放的年輕群體在身體力行地將流行時尚注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文化領域受到了來自歐美、日韓等地流行文化的沖擊,各種流行時尚現象在求新求異的大學生群體內得以盛行。在林林總總、目不暇接的時尚變幻中,校園時尚可表現為休閑時尚、語言時尚、交往時尚、消費時尚等多種形式。課余時間網上沖浪、聽音樂、打電玩成為了當代大學生時尚的休閑方式,而諸如聽明星演唱會、看原版電影、穿個性化時裝、換新款手機、出入健身房、網絡購物已成為大學生追求時尚化、個性化生活方式的選擇。
校園時尚如火如荼,大學生們趨之若鶩,那么是什么成就了校園時尚?時尚背后的推力又是從何而來?首先是傳媒業對校園時尚的推動。受電視廣告、時尚書籍、互聯網等傳媒勢力營造出的消費文化的影響,80后、90后大學生具有強烈的“享受生活”的觀念,強調“感官型消費”。他們易受品牌消費的吸引,品牌意識強烈,電腦、MP3、數碼相機等數碼類產品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受時尚資訊的影響,他們在著裝上追求個性化、時髦感,彰顯“標新立異”的風格,追慕名牌名品,注重個人形象的塑造。
其次是時尚產業對校園時尚的滲透。針對高校學生熱衷時尚與崇尚運動的特點,國內一些時尚品牌運營商不失時機地走進校園,開展多種形式的新品推介會,面對面地進行時尚理念的傳播與品牌文化的推廣。如凡客誠品的校園代言計劃、CST時尚運動新品高校推介會、特步中國高校時尚運動會等。此外,一些資深的時尚機構也為高校學生帶來了以美化形象、重塑自我為主題的時尚講座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認知時尚以及個人品位的提升。
再者是校園文化對時尚的認同。高校間彼此聯誼或結合社會力量策劃籌辦各種展現大學生精神風貌的時尚活動,例如模特風采大賽、時尚文化節、時尚之星大賽、服裝設計大賽、服飾搭配大賽、涂鴉比賽、動漫COSPLAY大賽等。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時尚賽事,在激活校園文化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時尚精神的解讀,為時尚的傳播與推廣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時尚流轉、潮流變換,校園時尚營造出的多樣化空間給大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但象牙塔里的時尚亦是一把雙刃劍,它在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消極負面的影響。大學生是現在也是未來的主流消費人群,對此,有志于校園時尚建設的品牌和企業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創造健康活潑的流行時尚,做有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時尚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