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嚴重 溫州鞋產業結構亟待調整
12月27日下午,溫州市勞動保障局職業介紹指導服務中心,能同時容納上千人求職的大廳,只有20余名求職者在徘徊;大廳中央,20余平方米的電子顯示屏,用紅色文字滾動著幾百條招工信息,然而鮮有“看客”。
服務中心記錄顯示,當天入場登記求職人數僅為28人,比去年同期100多人的登記量,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新村”職業介紹所是這個服務中心里的十年老店。負責人林麗麗指著鋪滿桌面的招工信息說:“這么多崗位還沒招到人,和往年相比,今年市場明顯冷清了。”
冷清,傳遞出一個信號——今年溫州產業用工緊缺狀況依然存在,而且似乎還有愈演愈烈之勢。
勞務市場“淡季”提前兩個月到來
在“新村”介紹所,溫州泰馬鞋業有限公司正登出招聘皮鞋車包工的信息。“人不好招啊。”公司行政部主管劉長軍說,由于現有工人的流動,該公司每個月要到勞務市場招聘五六十名儲備工人。為完成這個任務,他經常往職業介紹指導服務中心跑,盡管這樣,每月也只能完成60%的招工任務,還有40%的用工缺口,“明顯感覺近幾年從中西部來的工人越來越少。”
26歲的湖北人陳平,是當天服務中心內為數不多的求職者之一。這是他一周內第三次來這里物色工作。在里面逛了一圈之后,他還是沒有找到中意的崗位。“這些工作每天要干12個小時以上,加班時間太長,而且工資不到2000元。”他稱明年打算在老家附近的城市找活干。
“今年勞動力淡季比往年提前兩個月到來。”林麗麗說。從她店里的業務記錄中記者看到,去年11月份該店推薦求職者給企業的人數為634人,而今年11月,只有484人,減少約23.6%。
服務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在該中心登記的企業用工需求總數為12647人,應聘者缺口達7516人,缺口率近60%。
勞動密集型產業陷入用工難境地
這一年來,溫州進一步面臨用工荒的嚴峻考驗。
“從近年來的發展趨勢看,今后外地來溫務工者可能更少,溫州產業勞動用工可能更緊張。”職業介紹指導服務中心負責人王甌翔說。服務中心勞動力交流情況登記表顯示,從1993年至2009年,到該中心求職登記的人數呈現先揚后抑的“倒V”型走勢,其中1993年至2001年逐年遞增,由1993年最低值6.57萬人,一路攀升到2001年最大值51.45萬人,而2001年至2009年則出現逐年遞減趨勢,降至2009年的18.24萬人。
王甌翔認為,因計劃生育,新生代民工數量比上一代民工明顯減少;同時,隨著農村及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以及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民工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此外,東部沿海城市生活成本在上升,民工不堪生活壓力,選擇離開。“接下來農村和中西部城市還將進一步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輸出會越來越少。”
而另一方面,企業在服務中心登記的崗位需求總量日益擴大,王甌翔說:“前幾年到我們中心登記招工的企業主要是鹿城區的企業,近兩年連樂清、洞頭、蒼南、平陽等各縣也到這里招人,用工需求越來越大。”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