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等企業齊聚一堂共謀發展
信心牌——服務聚人心。嶄新的企業聯系掛鉤制度及時出爐,市、縣兩級領導密切掛鉤804家億元以上產值工業企業;全市工業生產總調度室、應對經濟危機企業工作小組、指導企業改制上市工作小組和企業“兩證”辦理協調小組等火速成立,送上服務大禮。
信心源——項目搶先機。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積蓄力量的良機,越要抓緊項目不放手,上大項目,上新項目——泉州市委、市政府號召迎難而上,并把2009年定為“項目建設年”,291個涉及產業升級、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點工程相繼出爐,投入運作。有了“困難時期上項目”的膽識與底氣,人們有理由相信,現在項目建設“搶”一把,當前經濟增長可“促”一把,今后發展就會“快”三把。差距往往是在困難的時候拉開的——這就是泉州的“困難說”,更代表著應對危機的“信心論”。
如果說前兩場大會是應對危機的有力武器,那么千人企業大會的第三次登場便是后危機時代的驚艷亮相。
會上,“變革引領未來”、“管理永無止境”、“上市將企業管理推向前進”三句黨委、政府的箴言,引起廣大企業家強烈共鳴。此時的千企盛宴,除了傳遞信心,更有強化危機意識、助推轉變提升的意味。很快,實實在在的惠企菜單紛至沓來:新出臺的《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企業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見》明確了企業上市的全程綠色通道服務,并提出我市企業從改制到成功在境內上市,總共能得到400萬元以上的獎勵;獨立的上市辦機構啟動,力圖更細致地服務企業;遍及全市的“送管理進企業”活動如火開展,一年來100個中小企業管理咨詢診斷項目組織實施,300家企業成為遠程免費培訓示范基地。所有的努力歸于一個美妙的愿望:新的“121工程”將打磨成色十足的“泉州板塊”,力爭用3年—5年的時間,累計完成改制企業1000家,培育上市后備企業200家,實現境內外上市企業100家。
因利乘便
企業掀起轉變高潮
行得春風,必有秋雨。政府因勢利導的背后,廣大企業正因利乘便,煉就智慧,掀起轉變發展方式高潮。
千人大會上的生動事例,帶給不少泉企逆轉危機的教諭:這里關上一扇門,那里可以打開一扇窗。出口困境讓泉企更大膽地撥動市場的風向標。格林集團轉戰內銷市場,保證了全年業務的增長勢頭;寶峰鞋業攻堅國內市場,贏得創投青睞。
不少企業看準了增值稅改革與人民幣升值之機,憑借直接升級設備強健“體魄”。恒安、七匹狼、興業皮革、華飛制衣……紛紛引進世界級生產線,高奏尖端設備“轟鳴曲”。
危機還為人才引進提供了好機會。金融危機以來,特步已從各地招聘了170多名中高級管理和技術人員,從北京、上海等地引進了15名職業經理人,33家泉州知名企業組成的聯合招聘團奔赴廣東招聘,200多家企業前往全國40多個城市招賢。
如果說危機時的轉變是各顯神通,那么后危機時代的提升就像盛大的“赴宴”。在“推動企業上市、提升管理水平”的大會號召下,越來越多的后備企業熱情高漲。借力政企合作,2010年的泉企上市數創下歷年之最,達到15家,繪就出包含60家企業的資本板塊。隨之而來的管理風暴同樣令人側目。麥肯錫、波士頓、埃森哲、韜睿惠悅等全球頂級咨詢公司紛紛成為泉州企業的座上賓,并把示范的力量帶到更廣的領域。
如今,泉州市上市公司和重點上市后備企業數盡管只占企業總數的0.15%,累計完成的產值卻占全市工業產值的15%以上、年納稅增幅超35%,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場千人大會積蓄的是愈加強大的創新能量:這座城市的173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科技投入、各類研發平臺超過九成,共創建15個國家級、101個省級、265個市級各類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泉州已成為全國唯一贏得科技進步“七連冠”“滿堂紅”的城市,第一個與微軟公司合作建設“軟件創新中心”的地級市,坐擁大陸首個臺資企業轉型升級試點,國家創新基金首個集群試點。
所有美妙的瞬間,是泉州科學跨越的基石,更是新一輪蓬勃發展的云梯。隨著“十二五”的幕簾拉起,明天,又一場千企大會即將登場。泉州將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經濟強市”、全力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征程中,發出創新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