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思維的八個盲點
盲區之一:用經營思維替代戰略思維
所有的企業家不管處于任何進程階段,他時刻要思考的思維點一定會圍繞四個要素:錢從哪里來?(資本的流向質量和速度)貨到哪里去?(市場的走勢與順應)人才怎么用?(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利益怎么分?(成果分享的價值)企業家從本質上足以履行資本的增值為主要職責的。
縱觀各業界的競爭,從產業始發期的先入為主到亂“市”出英雄,直至產業優化后的各行其道、一統天下,企業家能隨勢而上的關鍵要素不僅在業務能力,而是在業界內外資源和能力整合的戰略手段。松下說過:“當我的企業只有10個人時,我最能干;當我的企業有100人時,我和他們一起干;而當我的企業有1000人時,我只能站在后面感謝他們,同時,信任來自責任,我會更加負責地看好松下的未來。”目標決定作為,沉迷于企業經營的企業家往往只能在業務層面奮戰,在產業變革和企業創新時,缺乏戰略思維的企業家會處處被動,隱入迷茫和恐懼。
我的一位學員曾從幾萬元的企業創始到目前資產達3個億,是個經營高手,但由于公司的體制一直無法確定產權歸屬,目前高層積極性每況愈下,這位經營型老總不得不停止經營擴張步伐,重新進行重大的體制革新與產權評估,企業人心動蕩,二十年的努力一夜之間進入迷茫。戰略思維意識和能力是企業家職業生涯中重要的一個核心質素,以為搞好經營等于成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誤區。
曾經有家航運公司的船長在海上指導船員維護保養機艙設備時,有一個關鍵螺絲少擰三圈,造成了機器滲油機艙爆裂,經搶修直接損失300萬元。失敗在于細節,成功在于系統。中國人長期習慣表揚救火的英雄而忽視防火的人員。戰略問題指企業走不動了走錯了或重大危機了才反省的思維方式,在檢討中成長很痛苦。戰略思維是個系統論的掌握能力,企業家必須對企業走勢布局的各種變術預測,做最好的計劃,最大的努力,最壞的打算,孔子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戰略思維是企業家重要的能力素質,今天你不思考未來,未來你將生活在過去。
盲點之二:關注市場重于關注管理
過去二十多年的政策經濟轉型時期,創業家的奮斗過程,抓商機找市場是企業家立足商界的本能特質,現在讓大多企業家談市場、談營銷、談關系一定如數家珍,頭頭是道,甚至每一個打市場創業歷程都是一部動人曲折充滿哲理的故事。研究企業商規的我幾乎常年成為這些老板的忠實故事聽眾,品嘗體驗他們真情回望的市場競爭成敗故事。但幾乎找不到幾位老板能自信地告訴我:這些年創下的幾十億規模的企業最大的成功是我重視管理。相反,只要提管理,他就會回避、頭痛,甚至痛訴,或指責自己的經理不行。創業的初期是打市場,創業的中期是管理企業,創業的后期是管理企業文化。我到任何一家企業只要有30人以上的管理干部,我就問老板:“你們公司的管理最大的問題是溝通不良吧!”老板幾乎沒有不點頭的。當企業解決了市場生存能力后不回頭重新疏理自己企業的管理內控流程,這個企業的運作必將因內部失衡走向崩盤。
愛多公司一代理商曾經告訴我,他廠里發三車貨給他,有一車是廣告單張,廣告單張到杭州貨運站代理商就直接找收破爛的來當廢品買走了。這樣使用廣告費能不讓公司倒嗎!企業利潤是以銷售額減去成本而得來,沒有成本監控管理意識的企業是企業面臨災難的開始。松下企業到現在公司還是要求每個職員用辦公稿紙必須雙面寫,未富先闊的企業家能走多遠??!
盲點之三:企業家缺乏對自身創業經歷的有效總結
一個企業家在企業發展中期后一切決策習慣大多是由良好的習慣養成的,而這些良好習慣又都是由創業初期錘煉而成的。故,我從不贊成失敗是成功之母,而推崇成功乃成功之母。正在登上山峰的人去向滾下山坡的人請教怎么上山有多大成功的意義呢。讀MBA也好,自學企業管理經營管理知識也好,企業家不可得意忘形,失意變形,更不可全面否定自己。低頭需要勇氣,抬頭需要底氣,奮斗中的企業家有必要對自己的行業歷程做一個理性盤點,把以往成敗得失心得總結出來有利于企業家發展的創新。
世界上任何的果子在成熟之前都是苦澀的。成功企業家以平常心思維時發現,創業是艱苦的,回憶是甜美的,向往是動人的。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