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聲下的期盼
早在2010年年初,記者就曾聯系過廣東增城市新塘致誠織布廠經理楊斌,主要是想對金融危機后面料企業的經營恢復情況摸摸底。當時楊斌提到了一個問題,其實面料企業愁的不是訂單量,而是已經出現苗頭的原料價格上漲。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幾天前記者再次聯系上了楊斌,在回顧2010年時,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一年原料價格飆升對行業的沖擊比金融危機更大。”
歲末年初,“漲”究竟讓國內面料企業經歷過什么、做了些什么,他們還期待些什么,都是當下行業最想知道的。值得高興的是,我們總能從國內面料企業那找到最積極、最正面的答案。
離不開一個“漲”字
用一個詞來概括對2010年的最大感受,楊斌說是“洗牌”、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的選擇是“轉型”、廣東健業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閻華英認為是“波動”……歸根結底,都離不開一個“漲”字。
談到今年原料漲價的問題,楊斌說他做了這么多年紡織,對價格的走勢也是霧里看花,原料價格的節節攀升,讓面料企業很被動。致誠的牛仔面料價格也是跟著市場在走,最高每米漲了10塊錢,平均每米提價也是在7塊錢左右。盡管如此,楊斌仍表示當前面料企業的利潤實際上被壓得很低。
對于剛過去的這幾個月,引用楊斌總結的話是:9月份棉紗大幅飆升,很多企業選擇買進,因為相信買漲不買跌;10月份仍是繼續看漲;11月份企業很彷徨;而12月份大家都在觀望。閻華英對此也有同感:“漲價對客戶的信心影響是很大的,按照往年慣例,12月應該是旺季,但目前一些客戶,特別是中小客戶選擇延遲下單。”
黃冠華說今年他看到了很多中小企業被迫關閉,其中部分是曾與旭榮有合作的代加工廠。之所以堅持不下去,在黃冠華看來,除了原料上漲之外,還有人民幣升值、節能減排門檻提高、用工成本加大等原因。當然,有些問題是行業長期以來就存在的,還有一些是當前促進行業轉型的調控手段。“旭榮近兩年投入了幾千萬元對企業的硬件設備進行升級,但很多中小企業是沒辦法做到的。”黃冠華談到,“加上各級政府提高了節能減排的門檻,這對很多面料中小企業來講都是致命的。”
“抗漲”有沒有秘籍?
既然2010年的話題離不開一個“漲”字,那么相應的,與面料企業的溝通也離不開怎么“抗漲”。寧波崇光索科紡織品有限公司在2010年推出“試衣魔鏡”和“中國面輔料館”的全新計劃;無錫市天然紡織實業有限公司的“無漿料技術”將這家生產針織產品的企業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歷程。
而談到“抗漲”的關鍵,黃冠華認為是企業擁有了“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從原料——紗線——面料——成衣,產業鏈上每個環節被企業細分為多個小組,也就是說,旭榮擁有10多條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面對不同的客人,我們會有不同的針對性服務,例如說原料的a組、紗線的c組、面料的e組再加上成衣的b組為一個客戶服務。”黃冠華說,“我們在全球擁有200多個大客戶,其中多家品牌客戶的生產環節基本上都交給了旭榮。”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