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企業爭取拓寬輸日渠道
日本今年將提高400余種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對此,泉州一些外貿企業表示,今后將通過拓寬輸日渠道、調整產品結構等辦法來應對。
據外媒報道,日本目前對從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進口的產品實行低稅率的“特惠關稅制度”,但考慮到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政府認為,如果繼續對中國產品實行該制度,將偏離其“扶貧濟困”的本意,因此,日本今后從中國進口的產品當中,不享受“特惠關稅制度”的產品將由目前的13種大幅增加到約450種。產品類別涉及日用品、服裝、農產品等。日本政府計劃于年初召開的國會上提交該方案,4月1日起正式實施。
業內人士表示,日本是我省的重要貿易伙伴。長期以來,農水產品一直是我省對日本出口的最大宗且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商品,占對日出口總額35%以上。另外,日本國內資源貧乏,人口少、勞動力成本高,相當多日用消費品及初級產品已不再生產,在產業上與我省形成水平分工關系,特別是紡織、服裝、鞋、傘、家具等日用消費品以及石材、無機化工品、塑料 制品、木制品等初級產品,目前,我省對日出口的傳統商品約占對日出口總額的三成。近兩年,即便日本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出現市場需求大幅減少的情況,我省農水產品和日用消費品等互補性較強的商品在對日出口上依然較為穩定,甚至逆勢上揚。
針對日本將提高400余種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的新形勢,泉州市順然包袋有限公司、泉州金勵商貿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關稅提高必然帶來輸日成本的增加,因此首先就要想辦法在今后降低成本。在他們看來,首先可以爭取拓寬對日出口的銷售渠道,比如赴日參展直面分銷商,發力電子商務,甚至是在日本建立自主營銷網絡,以降低成本。另外,企業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拓高端市場,實現從“價格優勢”向“價值優勢”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