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反傾銷保衛戰”:風雨過后見彩虹
13日,據商務部和中國皮革協會的消息:歐盟或將于今年4月放棄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這意味,始于2005年的中國鞋“反傾銷保衛戰”,在經歷了種種風雨后即將迎來彩虹!
據中國皮革協會制鞋辦公室主任衛亞非介紹,歐盟鞋業聯合會(CEC)近期發布了關于皮鞋復審案的新聞通報。通報稱,歐盟鞋業聯合會經與歐委會多次商談,決定放棄尋求對來自中國和越南進口皮鞋正在實施并即將于3月31日到期的反傾銷措施的日落復審。這意味著歐盟鞋業聯合會原定于2010年12月底前提交的復審請求取消。
風雨兼程信念在
鞋企積極應對不做“沉默的羔羊”
溫州制鞋老大奧康從5年前開始與歐盟展開拉鋸,迄今仍像一場“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去年,當國內其他4名“戰友”紛紛放棄時,奧康仍決定繼續。董事長王振滔說:“柿子專揀軟的捏,即便官司輸了,也要讓歐盟看到中國企業是有性格的!”
2005年7月,歐盟對中國皮鞋發起涉案金額高達7億美元的反傾銷調查,2006年10月,歐委會裁決對中國皮鞋征收為期2年16.5%的反傾銷稅。2年后,歐盟又發起期終復審,并于去年12月宣布將反傾銷措施延長15個月。日前,眼看延長征稅也將期滿,歐盟又在預謀“日落復審”,以期將征稅一延再延……5年來,奧康未敢沉默,早在2006年就聯合本地及閩、粵5家鞋企向歐盟初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取消反傾銷稅,理由是歐委會對中國企業出口歐盟鞋類產品的成本分析不準確。回復直到去年3月才姍姍來遲,歐盟初級法院最終駁回奧康等鞋企的訴訟請求。去年5月,其他4家鞋企斟酌許久宣布放棄,但奧康決定繼續上訴至歐盟高院。王振滔說:“我們不斷發聲音,是要讓歐盟知道,中國企業也懂得用法律維護自身利益。這樣一來,其他意圖對中國征收反傾銷稅的國家,在作出決定前也會慎重考慮。所以,官司輸也是贏!”
從歐盟2005年1月1日對中國皮鞋放開配額到2006年初采取反傾銷臨時措施,中國鞋企在短暫的發展春天中抓住了世界鞋業重心從歐洲和北美向遠東轉移的機遇,發展為世界第一大鞋靴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以中國、越南為代表的亞洲地區,目前已經占有全球70%以上的生產量,而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占有不超過20%的生產量。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永曾表示,以意大利為典型代表的西方制鞋產業,其主要目標市場與中國等亞洲地區所針對的目標市場有明顯的不同。前者主要針對的是中高端市場,后者則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場。
盡管產品并不直接競爭,但是一紙反傾銷稅令確實給中國出口產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以中國制鞋業重鎮溫州為例,2006年溫州出口歐盟真皮面鞋2309萬雙,此后出口歐盟數量逐年下降,2008年降至1900萬雙,而2009年1月至9月陡然下降至920萬雙。
據最新統計顯示,此前的反傾銷稅導致中國輸歐皮面鞋產量降低20%。由于向歐盟出口的持續大幅減少,造成中國約2萬名工人失去工作。中國皮革協會制鞋辦公室主任衛亞非介紹,歐盟皮鞋反傾銷案已對中國皮鞋類產品的出口造成嚴重影響,對歐皮鞋出口持續下滑,2009年中國鞋類出口增速幾乎為零。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