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壽命3.7年 中小鞋企如何破短命魔咒
現狀
中小企業像雛鳥生命力脆弱
慧聰鞋網1月17日訊 “中小企業好比剛孵化出的雛鳥,生命力真的很脆弱,還要面臨外部嚴酷環境的考驗。”
“摸著石頭過河,一腳踏空溺水身亡是常有的事情。”
重慶商報:去年年底,民建中央對我國中小企業有一份調查報告,稱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7年,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付中秋:要解答這個問題很簡單。直接去工商局一看就知道,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中小企業注冊,同時也有成百上千的企業注銷,有很多企業發展了10年還是中小企業。我們就好比剛孵化出的雛鳥,生命力真的很脆弱,還要面臨在外部嚴酷環境的考驗,這在當前表現得尤為突出。
徐忠:這個數據比我以前聽說的已經算比較“長壽”的了。我們企業發展10年了,應該算是幸存者。
唐慶: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中國的中小企業成長又何嘗不是這樣?過河的過程中,一腳踏空溺水身亡是常有的事情。拿重慶的制鞋行業來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可能還有很多本地的皮鞋品牌被大家所熟悉,但是現在幾乎都淡出人們的視野了。同行的沒落,讓我們看著也是心有戚戚焉。
外因
實力不比大企業中小企業常遭“嫌棄”
“在招商引資、融資貸款等方面,鞋類等中小企業還是需要一個比較公平的環境。”
“現在中小企業面臨的政策環境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市場環境卻惡化了。”
重慶商報:是什么讓中國的中小企業難以“長壽”?在民建的報告中,特別提到了外部環境,認為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是導致“短命”的重要因素,事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付中秋:我們都知道中國的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傳言有60%的GDP都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然而,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在某些領域享受到的待遇還是不同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是某區招商部門老大,在引進項目時,我的資產只有1億,另一家卻有10億,我連和你當面座談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有的政府在招商引資上貫徹的都是“招大引強”方針。
再比如說融資,這是鞋類等中小企業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的難題。因為有的銀行也一樣“嫌棄小的,鐘愛大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讓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困難重重。中小企業還是需要一個比較公平的環境。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國家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確實非常重視,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比如說要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減免稅以及促進中小企業結構升級、自主創新等,這是好事情。
左宗申:我覺得現在的中小企業的待遇很不錯了,此次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涉及了很多內容。在全面推進“十二五”戰略任務中,還提到了“簡化審批手續,用好用活資本金扶持、稅收優惠和融資擔保等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蓬勃發展,發展微型企業2.5萬戶”。
這些內容對中小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發展那會兒,是沒有這些待遇的。
但中小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則比我們當時惡化了。從金融危機開始,人民幣快速升值,給這類企業帶來了空前的生存壓力,使出口競爭力明顯下降;能源、鋼材、有色金屬等生產資料大幅漲價,使本來利薄的中小企業難以維持生計;還有勞動力成本現在也明顯上升。這些都是擺在中小企業面前的具體困難。
徐忠:個人認為環境只是一方面。2003年非典,倒下的中小企業數以萬計,但是依然有企業活下來。市場本來就是優勝劣汰,在大家都遭遇不太好的大環境下,如果沒法適應,那也只能說明企業自身生命力不夠。
內因
缺乏核心競爭力是中小企業致命弱點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盈利方式。如果不及時調整,被發展瓶頸卡住了,就只會窒息。”
“一個人能賺錢,并不代表能夠帶領一個企業賺錢。隨著企業的成長,創業者能否駕馭自己的企業很關鍵。”
重慶商報:除了前面這些大家談到的外部環境,在企業自身原因中,又有哪些因素導致了企業“短壽”呢?
付中秋:這么多年來,我親眼看著許多鞋類等中小企業因為各種原因倒下去,再也爬不起來。倒下去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被對手擊倒,有的是老板自己決策失誤,有的是被市場淘汰。
中小企業致命的弱點首先表現在缺少核心競爭力。這里的核心競爭力可以是技術、產品或者服務的創新能力,它們是企業的生命力和根基。缺少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難以形成差別競爭,尤其經不起暴風雨的打擊。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大家都在關注那些大企業破產或者倒閉,其實在珠三角有無數依靠出口訂單的中小企業倒閉破產了,原因就在于此。
唐慶: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及時轉型也很重要。發芽只需要澆水,開花卻需要施肥,就是這個道理。
就拿我們來說,在2005年以前,我們和重慶所有皮鞋廠一樣,基本上是靠著批發度日,把生產的皮鞋大量賣給批發商,自己沒有銷售渠道。這一招在2000年前很有效,不過2000年后弊端就顯現出來了。批發商不僅大量拖欠貨款,由于我們沒有自己的渠道,定價基本上都是批發商說了算,批發商使勁壓價,企業的利潤一年不如一年。2005年,我突然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不行了,繼續沿用這種模式,就算現在不死,早晚都得死。經過苦苦掙扎后,我下定決心改變經營模式:砍掉所有的批發業務,發展直營。不到兩年時間,我們砍掉了全國20多家批發商。這是個大手術,我們的銷量因此一落千丈,至少下滑了50%。但是很值得慶幸,就像生了一場大病,我們挺過來了。
-
- 確定